来源:齐鲁网
2018-01-31 11:37:01
作者:堂吉伟德
近日,一批涉嫌宣传以暴制暴的短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带头大哥以“伸张正义”为由,轻则对“坏人”拳打脚踢,重则动刀动棒。视频多采用暗访、街拍等方式,对当事人马赛克、变声处理,不少人误以为是纪实性新闻。(1月30日《南方都市报》)
流量变现时代,10万 成了各视频公号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吸引流量的目的,一些公号经营者便“无所不用其极”。与公号文的抄袭、洗稿、诽谤等乱象相比,视频公号同样难以免俗,或直播脚踏警车或捕猎猛兽,或冒充风水大师故弄玄虚,极尽三俗之能事。如此有违公序良俗和挑战法律底线的行为,很容易引发围观者的反感而被举报,不过冠以“公平正义”、“惩恶扬善”的暴力视频,却因为隐蔽性太强,加之迎合了绝大多数人正义的价值观,极易成为网络毒瘤而不断蔓延。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捉奸的公号视频,现场画面刺激而诱人,当第三者和女情人正在床上云雨之时,捉奸者破门而入,套着棉被对第三者一顿痛打,所看者无不拍案叫绝,叫好声此起彼伏。不难看出,“正义式暴力”有极强的群体基础,若不能加正确引导并对暴力视频公号给予整治,那么以暴制暴一旦成为价值选择与行动倾向,就必然导致暴力泛滥,成为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宣扬暴力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为法律所禁止,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虽然这些暴力视频打着光鲜的旗号,却无法改变宣扬暴力的实质,与法治的要求背道而驰。针对日益泛滥的暴力倾向,加大整治并还原网络以干净和清静已迫在眉睫。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还需要各方参与和努力。
首先在意识上应明确,任何形式的暴力宣传都是违法行为,并应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就像对谣言的遏制一样,除了不制造暴力视频,也要其他旁观者共同参与抵制,在进行正面宣传的同时,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以便于及时查找线索、追根溯源,果断采取干预措施,将其控制在隐而未发的阶段。
其次要明确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平台方是否履行了应有的责任,是否承担了技术防控的任务,既应有过程的考量,也应有效果上的验证。事实证明,平台方和营运方可以作到有效的技术防控,并采取实名认证管理,强化对有害信息的监控,对虚假、有害信息要及时删除,对违规自媒体公众号进行封杀,并将相关线索通报能相关执法部门,可以实现治理责任的深挖与拓展。在此基础上,通过畅通的投诉渠道和应对机制,可以最快控制暴力视频公号的运作,遏制其违法营利的冲动。
最后则是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构,应高举法律的武器,对以暴易暴、宣扬暴力的行为,给予坚决的打击与惩戒。网信部门对于网络营运方未能充分履行监管、审核责任,除了对网络营运方进行约谈与警示外,还可以区别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对于已公然曝光的暴力视频则应按法律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治安处罚的处罚,该刑事追究的刑事追究,总之只有依法管网、依法治网,才能让网络环境真正净化起来。
当然,网络环境的治理是一个体系性工程,既需要人、物、技的充分结合,又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行动,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对网络乱象做到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当务之急,就是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以共识换取行动,最终实现预防、惩戒和治理的最优化。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