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3-10 11:14:03
作者:朱永华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编剧高满堂面对目前电视剧行业乱象,曾在多个场合呼吁,创作者在追逐收视率和金钱的同时,也应该担负起责任,为后代留下些好的作品。此外,高满堂指出对现实主义题材审查应该和网络剧的标准一致。(3月9日《新京报》)
按说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主要演员的精湛演技在其中起到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在高片酬之下,如果演员都能够十分敬业,认真表现好自己担负的角色,不仅能够对得起自己的巨额片酬,更可以弥补后期制作上的某些不足,甚至也可以向观众奉献出一部优秀作品,这样的例子在曾经的某些影视剧中也得到过验证。据知名编剧宋方金在日前发表了一篇名为“‘卧底横店’的一线实录”中披露,小鲜肉们一边拿走整部剧投资近80%的片酬,一边却不背台词、不搭戏,直接进行表情包拍摄,把面部戏拍完后,剩下的全部交给替身,甚至一场戏30多个人全是替身。
平心而论,笔者基本上好几年没有看过电视剧了,也并不是笔者不爱看电视剧,曾经的《渴望》、《红楼梦》、《大宅门》等笔者已经不记得看过多少遍,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央视拍摄的《西游记》,每年暑假笔者几乎都会随着重播“复习一遍”,要说83版的《西游记》,无论是化妆、道具、服装还是特技效果等等,几乎都无法与如今的电脑特技相对比,用现在的眼光看完全就是“粗制滥造”,但也几乎没有人否认他依然绝对是《西游记》所有版本中的上乘之作,更应验了某句广告词所说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观众喜爱这部剧且百看不厌最关键原因,就是演员对角色的精准把握和用心演绎早已覆盖了特技效果等所有后期制作上的落后于不足。
或许是液晶电视本身的先进和高清播出的效果,偶然看到时下小鲜肉们出演的电视剧,画面之“美”堪称无与伦比,高科技融入的特技效果也让人为之惊叹,然千篇一律的争风吃醋、扮纯藏奸和一张张卖萌耍酷的“表情包”就构成了数十级电视剧的全部,这种基于“画面美”的粗制滥造,除了给观众营造感官上的“满屏粉黛”,属于“行为艺术”之外,既看不出整部作品在给社会传达什么,更无法吸引观众融入角色和故事之中,如果再将这些电视剧拍摄与知名编剧宋方金在“‘卧底横店’的一线实录”中披露的内容相联系,相信谁都难免不会有一种酸酸的被忽悠感。
显然,小鲜肉们既拿高薪还不敬业,责任也未必全在小鲜肉们自己身上,某些娱乐媒体的推波助澜,导致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盲目追星,客观上也导致小鲜肉们的身价倍增,既然靠脸、靠名、靠鲜就可以提升收视率、提高流量乃至票房收入,谁还愿意去背台词、搭戏和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既然采用廉价的替身加后期制作不需要小鲜肉去片场同样可以实现拍摄,小鲜肉们必然会抬高“表情包”的价格,摄制组也自然不敢轻易请小鲜肉到场。而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影视剧的投资者往往不是为剧选人,更无暇顾及影视剧的艺术质量,而是看重小鲜肉本身存在的商业价值,为小鲜肉“造剧”,这样一来,无论是编剧还是摄制组甚至导演都不得不围绕投资者的利益和小鲜肉来转,在这种极度混乱的制作氛围中,不可能会生产出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高投资还是高片酬都不能与作品的艺术水准划等号,相反,极不正常的创作和拍摄生态,只会加剧粗制滥造作品的滋生和蔓延。因此,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不妨拓宽管理思维,在电视剧的首播和重播次数上进行利益分配平衡,对明星片酬设定最高限额的同时,增加影视剧重播的利益分配份额,以此来倒逼影视剧作品质量的提高。实际上,一部真正高水准的影视剧,同样也能经得起时间和重播次数的检验,反过来,没有观众愿意再看第二遍的影视剧才是真正的劣质滥造,因此,打破影视剧尤其是电视剧的首播利益壁垒,让小鲜肉能用敬业和高艺术水准的作品继续“保鲜”,细水长流的高片酬未必不是有效的科学举措。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