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10-06 20:27:10
经济人
蒋光祥专栏
经历过“百团大战”的80后,在数日前美团上市时,想必心中还是有一丝它能走到最后,自己当初亦有帮衬的感叹;90后、00后即便对团购陌生,但是后来的外卖业务想必已深入其生活。数据显示整个外卖行业存量客户规模早已破亿,24岁以下外卖客户年增千万,“宅”人群整体用户规模突破8亿,呈加速增长趋势。更为要紧的是,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相似归类用户规模,与一线城市同样增长迅猛。显然围绕“宅”、“懒”、“馋”、“急”的产业已起势,部分已得势,但以何种视角看待自身也在不断更迭换代变化之中的“宅”以及相关产业,亦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宅”本身特指的是深度爱好游戏、动漫、小说等内容,追求这类内容带来的精神享受超过对户外爱好的人群。但当前含义早已超越时髦的多元化,其行为习惯、身心属性的外在表现当前已覆盖电商购物、移动直播、短视频、兴趣社交等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足不出户购物、外卖、游戏、追更动漫、开弹幕看视频、刷直播app等。更让人惊喜的是,即便是生鲜或者半成品餐饮这样的选择,当前也正随着各大电商生鲜超市持续数年的推进与盒马这样的线下实体铺展开来,已有质变的进展。而“宅”字含义及用途在网络化时代的突变,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网络化变迁,也折射出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会心理空间以及赖以安身立命的自我本体空间的微妙变革。“宅”也代表了一种仰仗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便利,本能性地退守到个体“舒适地带”的“幼稚化”的一种下意识的生活状态和主张。从想“宅”到可以“宅”,再到安安稳稳地“宅”,并非一蹴而就。
一“宅”必“懒”,但是半开玩笑地说,懒正是人类前进的动力所在。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终端,尤其是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的普及,“宅人”用手机“指挥”千万商家与渠道服务到家。商家与渠道也在当中完成了自己的商业价值落地,是为“双赢”。但是,宅也有自己的问题。容易具有较强的负面情绪体验、较低的自我满意度,心态容易呈现“灰色化”的特征,固然有“宅行为”、“宅生活”直接影响的结果,但从更深刻、更宏观的背景来看,则与个体面对外在世界时本体性安全空间的失落有关。因而“宅”此刻也有高下之分,“身宅心不宅”、“形宅而神不宅”当为上品。“宅”限制了一个人的身体,却禁锢不了一个人的内心。“宅人”并非不想和外界沟通,而是懒于行动,但对外界变化仍保持敏锐。一部手机加w ifi,足不出户而知天下,最关键的是内心不会感到寂寞,方能宅得其所,方能不断告别本我、完善自我和最终实现超我的生命境界,孕育并催生人类对自身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方能将“宅”融生存、生活与生命的伦理意义于一体。这样的宅文化才能有着最为本真也最为真切的价值关联性,亦关乎文明的走向,更关乎民生的福祉。
对于身在床头又仰望星空的“宅人”来说,技术永不宅,金钱永不宅,服务永不宅。“宅人”在自己的三尺空间中展开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品质生活,不懈追求生命的意义,构建精神家园建构的价值基元。而商品与服务提供商也在为了健康社会、幸福社会、品质社会的建设不遗余力。其中的小微商家尤为令人感动,殊为不易,不论年龄与学历,在阿里、腾讯等几大商业与金融科技服务商巨头的协助下,往往区区一个二维码商业场景和数据,便是其数字化经营征途的开始。同时令“宅人”也令整个社会民众欣慰的是,长久以来已经形成的公共服务只能在工作日白天提供服务的思维定式,也已经在今日破解。借助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一日千里”的提升,公共服务可以全天24小时“非人工”不停歇,从这个意义上去说,“宅”是一种科技进步背景下的社会福祉,值得珍惜。
(作者系财经专栏作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10月06日 版次:aa02)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