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2-22 10:42:12
作者:刘凤敏
山东省委12月21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究谋划好明年工作的思路举措,推动“三农”工作继续为全局作出贡献。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的三条底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品质低下、效益不高、农产品安全等问题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这与当前我国制造业、服务业面临的情况非常相似,都是供应侧出现了结构性问题,农民提供的农产品都是消费需求日益萎缩的中低端农产品。要扭转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当前,山东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产品生产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升级和市场的需要、优质高效农业占比不高、土地重金属污染、农产品药残超标、基层农技水平偏低等情况比较突出,让消费者失去了足够的信任感。从这一点来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问题与发展相随,也是改革的肇因。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找准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这是新形势下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由大向强跨越转变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山东农业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仍存在种植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够、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农村青壮年劳力外流等问题。为此,山东省近日制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农业“接二连三”发展,支持发展农产品、林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特色加工业,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和隆起带;支持冷链物流监控体系和必要的标准化建设,打造区域性先进冷链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提是保障粮食安全、稳定提高粮食产能,核心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决不能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而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农产品供给更加契合消费需求,更加有利于资源优势的发挥,更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日前,山东省201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投资全部按期完成,检查验收和绩效评价结果显示,山东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31.1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7.1万亩,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315个,建设现代农业园区3个,助力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2亿公斤,使山东51万户、156万农民受益,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农业稳则天下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这无疑是找到了制约农业发展的“病根”,牵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就山东而言,把握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就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农业发展难题,以结构性改革惠农强农,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让农民群众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