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25 09:11:01
作者:刘天放
不久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些地方高校的学科被评为a ;在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不少地方高校获奖;2017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名中,也有不少地方院校榜上有名。(1月24日《人民日报》)
在自然出版集团日前更新的最新的自然指数中,内地高校前200名当然是知名高校,但也出现了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如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目前,我国现有高校近3000所,其中非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占了约96%。因此,重视地方高校的发展,积极扶持这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实力,对地方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高校要想得到发展,必须靠资金和人才支撑,而这两项又恰恰是地方高校的短板。部属高校财大气粗,地方高校要想与这些“土豪”高校拼钱,显然处于明显劣势。以70余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15年度部门决算为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前列,这四所高校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元,清华大学已超过200亿元,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
该报道指出,地方高校怎样办成“精品店”,路径是“政府资金支持”,即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引进优秀人才,建设特色学科。这个方向看似正确,但各地经济发展和实力差异很大,所以,就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如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地方院校,打破了原来“985”“211”的身份限制;北京预计投入100亿元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2015年到2017年,广东专门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可是,西部或偏远省份就没那么财大气粗了,如宁夏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高等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增加仅2亿元,而贵州则计划5年投入5亿元推进区域内“双一流”建设。
没有财力,就无法引进高端人才,那么大学的科研实力就将大打折扣。然而,地方高校并不一定总是要靠拼财力才能脱颖而出,拼“特色”看似更好。就像竞技体育那样,如果把部属高校比喻为“国家队”,地方高校视为“地方队”,那无论如何“地方队”也赢不了“国家队”。可如果“地方队”的项目有特色,如东北培养出冰雪项目人才,内蒙古培养出曲棍球人才,青海、西藏培养出登山人才,云南培养出长跑人才,等等。按这个思路,各地方高校都可以培养出差异化的各种人才,如旅游、经贸、物流、网络等实用型人才乃至“小龙虾”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呢?
像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这些地方高校能脱颖而出,靠的就是特色,而非一味扩张,而是从规模扩张转为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从追求“大而全”转为强化特色与个性,做强、做精,这种转型和探索,非常值得其他地方高校借鉴。
其实,地方院校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但如果脱离实际,盲目扩张,贪大求全,就无法快速突围。而如果能“量体裁衣”办出特色,在差异化中发展,前途依然光明。这就需要转变观念,尤其需要调整理念、机制。很多地方高校其实还是“百年老店”,并非“杂货店”,既便与所谓“双一流”高校相比也有很多特色优势,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而非“啦啦队”。
有人说要把地方高校办成“精品店”,但办成“精品店”更需强调“特色”。“精品店”也需要资金和人才,而“特色”则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贴近地方高校实际,既省钱又有效果。只要办出特色,地方高校同样光彩四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