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10-28 12:05:10
李克强总理近日应邀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经济形势报告时说,中国有9亿劳动者,其中有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巨大的人力人才资源。中国人不仅勤劳智慧,而且有韧性。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使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持续提升,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这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底气”。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而随着近年来劳动力规模的持续下降,“人口红利”有可能逐渐消失,这一直为社会所关注。
2014年8月,李克强在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时说,“必须坦率承认,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人口红利’,也就是中国人的勤劳。”李克强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选择了三位中国农民工,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劳工的勤奋和巨大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可能难以为继。
尽管学界对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就要为“人口红利”一旦消失而做认真的准备,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找到新的驱动力。
过去讨论“人口红利”相关问题的时候,人们习惯于将人口红利简单等同于劳动力,认为劳动力规模巨大就意味着更多的人口红利,却忽略了人口素质、劳动生产率等动态指标。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复杂劳动会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尽管劳动力规模下降,但只要劳动者素质提高,就可以成功抵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不利影响。
而正是在这一方面,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有9亿劳动者,而且在这些劳动者中,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有专业技能。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这样的优势,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
积聚“人才红利”的资源优势,需要在教育和科研上进一步发力。
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单独提出未来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目标,明确今后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年提高到10.8年。作为一项反映劳动者文化教育程度、体现一个国家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者素质的综合指标,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意味着对人才教育和对人力资本的改善,将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意义重大。
积聚“人才红利”的资源优势,也要正视困难和障碍。相关部门负责人曾经坦陈,当前科教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公平程度有待提高,职业教育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推进教育公平,还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关键仍然在于科教领域的深入改革。
积聚了“人才红利”的资源优势,要把这些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则需要建立一个机会均等、竞争公平、制度健全的人才流动环境。人才只有合理流动,才能有效解决人才供求矛盾,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也只有这样,人才资源才能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推动“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中国经济发展将更有底气。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年10月28日 版次:aa02 )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