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8-11-28 01:50:11
十倍瞒报,触目惊心!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故在事发20多天后又因为骇人听闻的油品泄漏瞒报而震惊全国,泉州市政府11月25日再次通报泉港碳九泄漏事件处置和事故调查情况,查实发生在11月4日凌晨0时58分的碳九泄漏,东港石化公司的裂解碳九实际泄漏量应为69.1吨,而非此前涉事企业一直对外宣称的6.97吨。
6.97和69.1,这不是一个小数点的差异———数以吨计的油品泄漏对所在地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几乎无法想象。11月4日凌晨0时58分泄漏被发现,在泄漏发生至少10分钟后才停泵,而彼时发生泄漏的“天桐1号”共装有1327吨裂解碳九。1327吨碳九在10分钟内到底泄漏了多少?应当肯定,经过长达20余天的深入调查和客观专业取证,事故调查组能秉持事实不遮丑、不回避,是对公众与社会的负责任。
根据1978年修订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小型泄漏是指泄漏量在7吨原油(50桶)以下,7吨到700吨以及更多则会被定义成中型乃至大型泄漏事故,7吨是小型泄漏的认定标准阀值。对泄漏量的瞒报,其恶性与罪责要远远超过导致泄漏发生的一系列违规操作,已经超过20天的碳九泄漏事故,包括政府多部门介入的应急善后方案在制定之初所依据的最主要事实便是事发第一时间涉事企业对泄漏量的报告,瞒报直接影响和误导了政府救援部门介入的强度和应急响应的级别。
以小型泄漏为基础的紧急善后方案却在事实上应对一场超过公开泄漏数据十倍的污染事故,可能使准确预判、科学救援变得困难,也置参与污染控制与处理的人员于不可控、不可知的危险处境,造成的救援缺乏针对性、无法准确预判是十倍瞒报导致的直接恶果。
事故调查组对具体泄漏量的测算,其难度可能要远远小于对瞒报攻守同盟的突破。根据官方通报,涉事东港石化公司“从一开始就刻意隐瞒事实、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瞒报数量”,涉事企业胆敢瞒报的底气和动机究竟何在?如此大体量的数据瞒报,数十吨油品泄漏与几吨油品泄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差异甚大,有关方面是如何长时间掩盖真相并把这个弥天大谎说圆的?更进一步,是什么给了涉事企业可以把真实的泄漏数据压下来、瞒住的虚妄自信和底气?
纸终究包不住火,更不可能包住数十吨油品泄漏的惊天丑闻。油品泄漏后的应对手忙脚乱、人多口杂,涉事企业通过反复开会订立的攻守同盟却也同时在为谎言败露埋下伏笔。碳九泄漏、瞒报事故的第一批问责名单中,涉事的7名直接责任人被批捕,当地多名官员被停职,留待“进一步查清责任后再作处理”,因泄漏和瞒报给当地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事发后20多天的权威发布失准也令官方信任受损。严惩泄漏、瞒报事故的责任人,查清支撑和促成瞒报背后的各方利益链,是泉州碳九泄漏事故调查处理必须直面和回答的问题。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