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1-19 09:40:11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资料图)
作者:刘天放
1952年12月笼罩伦敦上空5天的一场大雾,夺走多达1.2万人的宝贵生命,其成因数十年来令科学家费解;现在,肆虐在中国上空的雾霾同样令人不堪其扰。二者有什么共同点?是否有区别?一支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夺命雾霾的成因。国际科研团队:中国霾是中性的,与当年伦敦夺命大雾成分不同。(11月18日 彭湃新闻)
有人看到此报道后,可能会付之一笑,甚至嗤之以鼻——怎么霾还有中外之分?但科学就是科学,不是人们臆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多年的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严肃的,不是儿戏。尤其是本次的这个结论,是由美国、中国、以色列和英国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的。虽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在中国进行的大气测量发现,伦敦夺命大雾与中国雾霾具有相同的化学反应过程,虽然人们早已了解伦敦大雾致人死亡可能由燃煤排放造成,但大雾和污染“夺命二人组”的确切化学过程在过去60年并未被完全揭示。中国霾与伦敦雾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霾来源于尺寸小得多的纳米颗粒。值得关注的是,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
由此可见,在中国困扰了人们多年的雾霾,其毒性与当年伦敦惨剧的雾霾不算是一回事,这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过去,人们一直对中国频繁出现的雾霾起源争论不休。而其实,最大的争论点在于什么才是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这个罪魁一直未找到,这也导致各部门打口水仗多年。“在中国,二氧化硫主要由发电厂排放,二氧化氮来源于发电厂和汽车,而与硫酸发生了中和作用的氨,绝大多数来自肥料的使用和汽车尾气排放,这些物质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的雾霾。”这句话就说明,那些对雾霾的贡献者最大终于弄清楚了。
据《科技日报》11月16日报道,过去三年北京市出台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使北京大气pm2.5中砷、铅和镉三种致癌重金属元素质量比分别下降了85.9%、48.9%和40.7%,其中与煤炭燃烧密切相关的砷改善最为显著。北京雾霾的毒性下降,这是好事,说明治理雾霾还是初见成效的,对此,既不能冷嘲热讽,也不能掉以轻心,就像这次认定中国霾是“中性”一样,还是要相信科学。找对了污染源,就知道下一步该在哪些方面加大治理力度,至少知道了治理的方向。
雾霾治理过程中,不能不相信科学,也不能妄自菲薄。其实,这些年治理雾霾还是看到了一些效果。就拿北京来说,北京及周边地区关闭或转移了不少电厂、钢厂,对燃煤的使用量也在尽量控制,煤炭使用量甚至大幅下降,难道这些不都是各方不断努力的结果吗?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着急也没用。可是也不能“闲庭信步”地治理,毕竟,雾霾不是个好东西,哪怕毒性再小,也是有害的。治理雾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必须认真加以对待。而既然找到了污染源,就不能徘徊不前,总得想出办法来加快治理才是。
然而,别以为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与当年伦敦夺命大雾的成分不同,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虽然此次结论已公布,但还要看后续否能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证实,因为科学也是发展的。既然是霾,就是有毒的,虽然毒性不如当年伦敦的大,但切不可掉以轻心,也不能盲目地在城市雾霾的笼罩下去做“深呼吸”。目前仅是找对了方向,并证明伦敦雾是强酸性的,而中国霾基本上是中性的,不会导致当年伦敦的那场悲剧而已。今后,还是要对雾霾治理常住不懈才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