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0-14 10:12:10
父亲约半个月来一封信,川农成都校区一女生抱怨总是讲哲学大道理,还要她视频谈感受(资料图)
作者:黄齐超
从去年底开始,成都校区大二女生李梦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会收到一封父亲的来信。面对同学艳羡的神色,她苦笑着说:“身在其中,冷暖自知。”事实上,从初中住校开始,爸爸每天给李梦洁发一条短信,信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人生哲学之类的内容。她认为,这种父女之间妥协而来的家书,对她是一种无形的负担。(10月13日 《成都商报》)
爸爸每日给李梦洁发一封短信,全是哲理,要求女儿认真阅读,并反馈出读后感想。如此一来,既监督了孩子阅读哲理短信,也促使她吸收精髓,树立远大理想。李爸爸数年不断的坚持,短信里满是盈盈的父爱,持之以恒的韧劲令人感动。不过,除了父爱之外,很多人更愿意把哲理短信解读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钙”。
孩子不仅需要物质食物满足成长需求,也需要精神钙质构建强劲的内心世界。人生哲理、名人警句确实可以激励孩子勤奋、坚忍,精神饱满,树立远大理想。然而,好的食物并非多多益善,营养再丰富也只能按需而食,绝不能过多补充,“精神钙”也应如此,适时而止。当同学对李梦洁经常收到爸爸的励志名言、哲理短信感动欣慕时,李梦洁却苦笑地道出自己的感受——身在其中,冷暖自知。
显然,李梦洁对爸爸用哲理短信“加餐”并不感冒。父母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采取家教、兴趣班、补习班的方式,挤占孩子的课余和节假日。很多时候,孩子的补课都是被动的,如果能激励孩子自觉地学习,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较之于其他父母让孩子拼命补课,李爸爸用哲理名言激励李梦洁的做法,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补课,且更技高一筹。然而,每日一封的励志哲理短信太过频繁,磨平了李梦洁的阅读兴趣,并最终成了负担。
李梦洁是女孩,逆风效应不强烈,默默忍受了爸爸的“折磨”,勉强配合爸爸及时反馈读后感。可她内心很抵触,品读哲理短信早就成了走过程,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连李爸爸自己也承认,自己的哲理短信“差强人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女儿构建大的格局也成了泡影。可见,“精神钙”并非对谁都有效,也不是多多益善,若子女对此过敏,反对排斥,还应适时而止。父母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父母打着爱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绝不是理智选择。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能成“龙”成“凤”的毕竟只是少数。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尊重孩子的选择,不给孩子额外的压力,不把精神钙强加给孩子,不为他们订制未来,允许孩子做一个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