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09-09 09:31:09
作者:黑白先生
等待四年之久,由我国第六代新锐导演代表人物杨超执导的《长江图》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与观众见面。这部已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上斩获艺术贡献银熊奖的文艺片能够在国内上映,本身就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可以说,《长江图》是今年继七月中旬上映的《路边野餐》之后最为重要的一部文艺片。
事实上,《长江图》与《路边野餐》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串起剧情的,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文学爱好者撰写的诗集,并且,诗集都起到了点题作用。只不过,《长江图》里,是不知名船公写的《长江图》,而在《路边野餐》里,是主人公陈升所著《路边野餐》。两部电影都有意抹去了时空概念,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为一体,让电影看上去有着水墨般的意境和史诗样的内涵,而且,两部电影都是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颇有斩获的影片,在国外获奖之后,才渐渐为国内观众所熟知,终而至于能够在国内上映。
比起《路边野餐》,《长江图》的创作之路要更漫长,更艰难。《长江图》剧本创造于2005年,到电影现今上映,时光已经悄然过去十二年,一路辛苦,一路坎坷,相信每个坚持文艺片创作的导演都深有感触。
如果说《路边野餐》是青年导演毕赣以西南偏远小城凯里为核心,讲述现代人心灵交错的故事,那么《长江图》便是中年导演杨超以我国的母亲河长江为源流,唱出长江边恪守传统的人们拒绝当下,逆潮流而上的一曲挽歌。在《长江图》中,主人公高淳的货船沿长江逆流而上,期间的相遇离别,都是一次次嗟伤。杨超导演也是如此,在数字化已经十分普遍的今天,他拒绝用数码拍摄,依旧固执地使用胶片拍摄,也算是一次逆流而上。当胶片走入历史的时候,《长江图》也成了一部绝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条长江,便是一首中华民族之诗,一曲文化中国之歌。也许,现在我们站在长江边上,再也看不到李白杜甫苏东坡们眼前的那些过往,但通过固执的杨超,我们却看到长江的永恒。这条长江还是“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那条相遇的长江,还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那条相思的长江。“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只有从今天出发,逆流而上,我们才能看到历史,看到过去,并依此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只有知晓我们从何处而来,才能知道我们要向何处而去。感谢杨超导演的固执,让我们能够跟着镜头逆流而上,带着淡淡失落的曾经,带着浓浓希望的未来。
大约和《路边野餐》的命运一样,《长江图》会赢得观众的口碑,但由于过于诗意和散文化,提高了观影门槛,会使得多数观众望而止步。即便如此,也没有关系,有些电影是拍给少数人看的,它不会像牡丹那样绽放在明艳处芳华绝代,却会在空山幽谷散发着缕缕幽香。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