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06 15:40:02
作者:谭浩俊
近一段时间以来,微信小程序遇到了一些麻烦。
据媒体报道,读书、游戏、点餐……微信小程序自去年1月9日正式上线以来,为近9亿微信用户提供了不少便利。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开通成本低,也不需要写代码,微信平台上的用户也多,一些非法现金贷经过伪装后也以小程序的形式上线,继续违规从事贷款业务。
不仅如此,在微信小程序上,还有“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等假货商品出售。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微信小程序从事招嫖、赌博等违法活动。
原本作为一项创新举措,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对方便用户体验、增加用户乐趣等还是起到很多作用的,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入驻。然而,却因为漏洞较多、监管乏力,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虽然平台方面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修补,甚至打击。
可是,由于这些漏洞都是先天性的,仅仅依靠后天修补,效果是很难体现的。因此,问题仍然不断,影响了平台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比较坏的社会影响。
曾几何时,经济发展中一度流行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且,不是个别或少数地方采用这样的模式,而是多数地方都相信“先污染、后治理”的效果,都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甚至个体利益放在了最突出位置。从一时的需要来看,这样的模式确实带来了政绩,也创造了gdp。但是,留下的污染后果却是无法用政绩和gdp弥补的,而是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很显然,对网络平台来说,是不能有“先污染、后治理”思维的,是必须把预防工作做在前、监管工作挺在前的。微信小程序能够出现这么多问题,应当说在预防和监管方面是存在缺陷的。至少,没有很好的分析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把预防问题的发生和监管风险的积聚放在重要位置,而可能过多考虑小程序带来的用户体验和开发红利了,甚至陷入了“违法擦边球”的红利陷阱之中。
以售假为例,有数据显示,在微信小程序内售卖仿品的小程序超过了1000个。而为了对抗小程序的命名审核,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了一些特别字符,如“高a仿”“精t仿 ”,从而堂而皇之地出售假冒商品。实际上,售假者插入的所谓字符,并没有什么特殊功能,只要用户搜索“高仿”“精仿”等关键词,一样可以搜到这些小程序。这也意味着,售假者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稍加处理,就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出现。那么,为什么微信小程序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应当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认识原因。
又如《潇湘晨报》报道的,某报料人称,只要将地点设置好,就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招嫖。为什么?因为微信小程序在具体操作方面,只要提供工商信息就可以通过这类小程序审核,标准太低,而这些招嫖人员提供的信息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微信小程序在设计过程中不需要真实信息,到底是疏忽呢,还是技术上存在问题,抑或是有意为之,外界无法知道。但漏洞的存在,已经形成了客观影响,一定程度上,又像是陷入了“违法擦边球”的红利陷阱之中。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平台作为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毫无疑问应当承担起平台的监管责任,承担起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义务。在网络监管问题上,不能总怪坏人太多,还要看网络平台对待坏人的态度,看网络平台如何处理利益与责任的关系。过多考虑平台利益,出现问题也就不可避免。
对微信小程序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去指责批评哪一个,对网络平台来说,能够勇于创新还是要鼓励和支持的。前提是,创新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应当是网络平台首先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先考虑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如果把利益考虑在先,而忽视风险和问题的存在。
那么,这样的创新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在网络创新方面,要消除“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要防止陷入“违法擦边球”的红利陷阱。中国的网络普及率已经相当的高,微信的用户更高达9亿之多,如果不注意网络污染治理、不注意风险防范和危害消除,而非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治理,代价是无法承受的,民众也是不能总为这样的错误买单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