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3-05 09:58:03
作者:吴云青
b站上有个视频,记录一名高中生花费1600工时设计并制作“机关书”的过程。作者自述热爱鲁班锁这类机械谜盒,为此投入全部闲余时间,学会cad、sw、pr、ps等工具,学习建模、制图,钻研几何……视频展示了这部四页机关书的精妙和制作过程的复杂,令人赞叹不已。
这名高中生去年失利,目前正在复读。
有网友开玩笑地问:“难道这就是你复读的原因?”作者没有直接回答,个中因果不能断言,但这事儿至少说明两点:一,一些确有才华的学生也得向高考低头;二,并非所有专长都得到了加分或高校自招的青睐。假如高招评价的方式更多元一些,或者学生必须为应试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少一些,说不定会有另一个结果。
3月2日,全国政协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说,中小学生减负喊了几十年,有些地方孩子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时间越喊越少,需要针对造成学生负担沉重的根本问题进行“动真格”的治理。而这两天,朋友圈里流传一篇题为《教育部,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文章,大意是学校减负给家长增负,使孩子更分化。
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现象,如家长给孩子报更多班以填补学校减负的“留白”,确实存在,但把板子打在减负身上却是打错了人。别的不说,就说中小学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普遍不足,事关身体素质,仅凭这一条,减负就没错。但目前减负的效果并不好,错不在减负,而是像王国庆所说的,是造成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没解决。
这个根本原因,是有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特征的中高考升学制度。
只要某些初高中就是比别校有更好的升学资源,择校热就不会真正降温;只要升学还是只看成绩,那么即使学校减负了,家长必然要各凭能力给孩子“加餐”,必然导致各种课外补习班的红火;而各家条件不同,家长重视程度不同,孩子拥有的课外学习条件差距很大,因而成绩和发展都趋于两极化,累的仍累,散的更散。
但因此否定学校减负的努力却是因噎废食。改革是个过程,虽然没能一上来就解决根本问题,但暴露问题也有助于聚集力量、调适方向。如果不减负,只求压下一时矛盾,会使现行应试制度中重分数、轻素质的问题拖延下去。事实上,这些年各地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学校减负办法等方面已有经验和成果,改革教育体制中相对根源的问题,条件比几年前更为成熟。
中小学生要健康成长、要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就得有更多的课余时间,所以减负是必由之路;但要让减负减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于睡眠、运动、发展兴趣,就得确保这么做不会降低他们的升学竞争力。“动真格”从根源解决问题,应试教育才能真减负,素质教育才有出路。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