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2-03-12 20:27:03
一个理念的风行,肯定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这个时期的人心所向。“绿水青山”是对生态环境的期待,“金山银山”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已然成为齐鲁儿女的共识。阳春三月的孔孟大地,生机盎然。走进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到处是人们植树的忙碌身影,一幅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吹响了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的号角。根据《济宁市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自今年起,济宁市将利用3年时间,完成6.76万亩荒山绿化,筑牢全市森林生态屏障,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成生动实践,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画卷。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和保护是既要见“树木”,也要看“森林”。对于荒山绿化,济宁市明确了“时间表”,也清晰了“路线图”,旨在全面消灭市域内宜林荒山,打造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周边和高速、国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等重点区域山区森林景观。这符合我们与自然共赢发展的要求,更契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再立愚公志、誓把荒山绿,当生态环境保护的“人”与“事”走进大家的视线里,我们也将近距离见证济宁山水之间的深刻变化,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奋进新征程的由衷情怀,生出一种建功新时代的行动自觉。
既植绿,也致富。在尼山区域国土绿化项目曲阜境内昌平山施工现场,进行作业的工人都是从周边村庄招聘来的。在整个荒山绿化行动中,济宁市通过推行“工程造林 乡村绿化队 村护林队”的模式,不仅增加了周边村民及村集体的收入,也进一步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的成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时间从来不会辜负奋斗者的付出。辩证地看,当我们葆有对山水自然的敬畏,遵循因地制宜的产业规律,就更能实现绿色事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绿色经济并不是补充,而更应是主流。在植树人“山坡绿了、钱包鼓了”的欣慰声中,我们看到了以播种绿色希望打造红火生活的幸福场景。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济宁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更有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高地的应有之义。当儒家精神丰碑始终屹立在历史的殿堂之上,后人更应该让它的发源之地有一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生动映照。荒山绿化三年行动实施后,能立竿见影地扩大区域内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将尼山区域建设成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当传统文化有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赓续力,当绿色发展有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命力,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有了辩证的统一。
荒山换青颜,绿色谋长远。在绿色发展的体系里,济宁有着“一域”与“全局”的辩证法:从建立四级联动和部门企业帮扶机制,到全面推行“工程造林 乡村绿化队 村护林队”的模式;从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到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再到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绿色发展带来的生动实践,又何止是“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巨大震撼。值得一提的是,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中央支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共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5亿元,这份强力支撑,是致力于让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三年之后的济宁山水,充满期待。(文/谢伟锋)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