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4-28 20:13:04
作者:司马鲟鲟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小时候,看到家中的新鲜物件,都会忍不住摆弄一番。近日,一段郑州小学生5秒速开小黄车车锁的视频登上了各大视频网站的头条,视频中,一名小男孩三下五除二就把一辆ofo共享单车的车锁成功破解,而且这还不是他的“独门绝技”,而是几乎所有同学都掌握的“基本技能”。
此视频一出,让人不禁联想到不久前的另一则新闻:昆明市两名男孩当街破坏共享单车,其中一人在撬单车上的密码锁。民警询问后发现,这俩“熊孩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对共享单车进行破坏了,他们家里还私藏了好几辆共享单车。
虽然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免费”骑走了共享单车,但不能简单的将这两件事情划等号。第二条新闻中的两名男孩是对车子的恶意破坏,但第一条新闻中的小学生,更多的则是对自己“聪明才智”的炫耀。
共享单车作为新兴事物,以一种更广义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物品的所有权概念,企业提供单车,消费者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租金)获得对标的一段时间的使用权。这些道理成人都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却不像1 1=2一样理所当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物品所有权的问题,也需要老师与家长的积极引导。
熊孩子5秒破解共享单车车锁,并不是“撬开了别人家的大门”,其中不存在对单车的破坏行为,作为小男孩来说,可能也不认为这是“别人家的车子”。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教育也跟得上社会的变化,不断矫正孩子对新兴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别让孩子的“真聪明”变为“小聪明”,最后由“天性使然”发展为道德和品质的问题。但是,也不能一棍子将孩子的好奇心打死,一件事情切开来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断在好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此外,这一事件中暴露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家共享单车企业的科技含量稍显不足,车锁设计过为简陋,以至于“很多小学生都能在短时间内破解车锁”,这在讲求创新驱动战略的今天实在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家共享单车领域的知名企业,本应追求在技术上行业领先,在产品上下大工夫,但是搜遍互联网,车锁被破解的事情却单单出现在小黄车身上,实在令人唏嘘。
这些秒开小黄车的小学生大多数不满12岁,根据我国在1988年发布的《道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小黄车的简易版车锁,无疑给这些想骑车的“熊孩子”提供了方便,大大增加了老师与家长的监管难度。
援引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诸大建教授的观点,“目前共享单车的技术路线有两条,第一就是与现代技术变革相吻合的一套高标准技术,比如摩拜使用的gps、实名认证,通过技术对一些不符合骑车条件的用户进行防范;另一条就是必须改进的技术路线,目前ofo的低成本竞争不应该成为共享单车的发展方向,必须进行转变。”
此外,政府的有效监管也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如何从源头控制“熊孩子”开锁骑车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发生交通意外的风险,怎么管?何时管?都是亟待理清的问题。对此,济南市政府的监管方法堪称典范。
济南的拥堵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共享单车的出现,对于低碳环保的缓解交通拥堵状况,解决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着“雪中送炭”的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济南市政府并没有头脑发热一蹴而就,无限制的让共享单车企业一口气涌入这座城市。
济南首先明确了主管部门,即济南市停车管理办公室。随后,又起草制定了《济南市关于鼓励规范发展互联网单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济南市关于互联网单车运营企业准入要求》和《济南市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停放技术导则》,对有意向进入济南的共享单车企业从技术、运维和服务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核,准入有标准,运行有规范,从源头上对共享单车企业进行把控。
“熊孩子”5秒开车锁,看似是则趣事,但背后反映出来的却是严重的未成年人安全与教育问题,如何破题,还需要家长、老师、企业与政府四方的共同努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