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5-06 22:24:05
作者:郑飞
继蹭了刚刚过去的沈阳热度后,北大又火了。火在全校上上下下都在忙碌120周年校庆之际,火在学校正处于媒体聚光灯最亮的当口儿,这次把北大带火的是校长本尊,而且是只用一个字就将自己和学校推向了风口浪尖,这把“火”十分光亮,把许多北大人的脸都照得红彤彤。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在群贤毕至的盛大场合,北大校长作为校方代表致词时将特别常见的“鸿鹄之志”读成了“鸿皓”。此语一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常常挂在人们嘴边、日常生活中用来嘲讽的玩笑话竟然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如此严肃的场合,而且还出自一向被国人视为精神圣殿的北京大学校长之口,不禁让唏嘘不已。此事一出,人们不禁又扒出了几年前另外几位校长类似的糗事,如此说来,人们似乎还并不是那么容易淡忘,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该类事件反感和敏感的程度。
其实,从校长本职角度来说,读错一个字似乎并不是多大的事,毕竟作为一校之长,他的本职工作更应该是管理好学校,推进学校的发展与进步,至于发发言、讲讲话、开开会之类的实属“副业”。
既然如此,在自己所不专的“副业”上犯点小错也正常;更况且,作为延用了数千年的中国汉字向来以复杂著称,偶尔遇到一两个不认识的字,或读错音实属正常,相信生活中的许多人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纵然身为北京大学校长,其实也是普通人,也会犯我们普通人常犯的错。按照这个逻辑,只要他把校长的本职工作做好,犯点你我他都会犯的错,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实际上,我们上面的推理是值得商榷的。根据现行规定,大学校长是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等名校校长一职更是优中选优,在藏龙卧虎的这些学校要想走上校长的职位,没有点真本事恐怕是难以服众。翻开这些校长的履历,无不是“功勋卓著”、让人心生佩服。从这一层面上说,读错字、用错词又是难以原谅的,尤其连小学生都知道的词语都读错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这也就是之所以会引起人们如此巨大反响的一个原因。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要问:当下,我们数以千计的大学校长中究竟有多少真正投身于学校软硬环境建设、真心推进学校进步而非为个人前途计者?当年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等式的大学校长如今还能有几人?这当然与变化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相关,但由此又衍生出了另外一个问题:
既然我们今天的大学条件已经得到了如此巨大的改观,那这么多年以来,为何中国的教育尤其高等教育还没能超过那个“星餐露宿”的时代?我想,这不光是我一个人的疑问吧?
从本质上说,读错字这个事件本身并不值得关注,值得关注的乃是这些读错字的人的身份——身为知识分子代表的名校大学校长,这些优中选优推举出来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其他的知识分子更是可想而知,这种惯性的思维才是最可怕的。虽然现在我们隐约已经能看到北大校长尚算得上“情真意切”的情况说明,但吃瓜群众们似乎并不买账,事态究竟会向何方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我们可以由此进一步挖掘,我们的教育领域也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相关行政部门似乎也动作频频,但并未有多少效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喊得再响、再久,没有措施照样无用。小孩子未出生就要考虑学区房的问题、上学要考虑择校问题、正常学制内要考虑班问题、读大学要考虑选专业问题、大学毕业要考虑就业问题、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大学内部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问题、课程设置过于陈旧问题、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问题……这只是简单列举,说起孩子教育的话题,恐怕绝大多数的中国家长都能滔滔不绝地讲出许多,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教育一无是处,毕竟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更不是说国外的教育就是全部都对。而只是针对当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而感慨,面对问题,我们绝不能讳疾忌医,否则,便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