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15 11:17:11
作者:朱永华
近日,网友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最近前往位于北京昌平南口镇的老北京微缩景园参观时发现,里面杂草丛生,许多微缩建筑模型都已坍塌。根据公开资料,老北京微缩景园开放于1994年,里面的微缩模型以1比15的比例再现了明清时期京城的历史风貌。(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老北京微缩景园位于京郊昌平区南口镇,占地约40公顷,景园游览区以1:15的比例为现代都市生活者重造了一座四合院,真实地再现了老北京内城、外城、紫禁城所有城墙、城门、护城河、湖、海、桥、庙、庵、寺、观、坛、教堂、王府、牌楼、市场、胡同、茶馆以及老北京人的生活风貌;突出京味儿,《雍正王朝》、《还珠格格》等许多影视剧都曾在这里拍摄过。
景园是1994年由一位美籍华人出资建造完成的,里面的微缩建筑都是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后用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而在风貌游览区,里面的器具、场景设置,包括工作人员穿的开襟袄,都是经过专家考证后严格参照史实设计的。可以说,老北京微缩景园就是京城浓缩的历史再现。
尽管笔者不知道这样一处“浓缩版”老北京何以破败没落,荒草丛生,甚至让人无法涉足,然显而易见的是因为入不敷出的无力维护所致,景园承包经营者也称,十年以来,该园的经营状况一直不是很好,因此很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维修看护。
无论是人文景观还是文物古迹,能否得到妥善的维护和保养,人们往往更习惯用市场的价值来衡量,能够吸引游客参观获得丰厚的门票收入,糟粕可以成精华,无中也可以生有。而一旦门票收入不再,无法产生效益,再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承载再多乡愁记忆的人文景观,也马上就会风光不再,失于维护。实际上,人文景观和文物古迹等所承担的历史研究作用与单纯的观赏价值尤其是现实利益,既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混淆和划等号。
老北京微缩景园源自一位美籍华人出资建造,不难想象,这位美籍华人出资建造的初衷,肯定不是出于商业投资获取利益,更多或是出于内心对乡愁、对老北京难以割舍的一种眷恋表达,寄希望用这种微缩艺术给自己、也给北京人乃至全国民众留下一块老北京的“记忆乡愁”。
他也绝不会想到,这处耗资巨大,汇聚众多历史专家和艺术家智慧结晶的老北京微缩景园,在被“门票经济”极度消费风光不再后,竟然因为无钱维护,短短数年就成了一片砖头瓦砾的“垃圾场”。笔者在网上输入“老北京微缩景园”关键词搜索发现,该园不仅曾红极一时,被众多网友所惊叹,门票也高达百元一张,有网友甚至还在网上发布了参观该园的“逃票攻略”。由此,不但可以看出“老北京微缩景园”的艺术和人文价值,更可以窥见“门票经济”对艺术保护的“成于斯败于斯”。
无论如何,老北京微缩景园在清冷中荒废都非常令人痛心和惋惜,人们再也无法从这里集中感受老北京“活生生”历史人文风貌以及充满独特“京愁”的四合院文化,而相关保护部门更应当从老北京微缩景园的荒芜中引发思考,完全的市场化并不能给某些具有人文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的乡愁景物带来妥善保护,“乡愁文化”更需要政府的政策、财力来庇护与传承,既不能因为其富有观赏价值而无度消费,也不能因为不能带来现实利益而任由其自生自灭。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