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1-11-23 09:05:11
提起京杭大运河,人们自然会想起纵贯2500多年、绵延3200余公里的浩渺烟波。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贯通中国南北,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古代运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山东,京杭大运河流经德州、聊城、泰安、济宁和枣庄五市,约占大运河总长的三分之一。如今,在保护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不仅为参观者带来惊喜,也让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水波涟涟,滋养文化。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由于大运河的开通,与江南地区及京城的联系更为直接而紧密。山东运河文化由此也呈现出包容与统一、扩散与开放,运河水浇灌出一座座商业及人文繁盛的市镇,丰厚的沿岸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从古至今,经济往来频密的大运河,见证了沿岸文化繁荣。大运河南旺枢纽博物馆采用文物藏品、历史文献等实物和图片模型、3d演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现水工技术成就和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形象生动。太白湖公园风光旖旎,蓝天碧水。南阳古镇,民风淳朴,碧波绕城。在台儿庄运河湿地公园,园区沿河而建,草木葱茏。该公园是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2011年6月正式开园,防务碑亭、运河之路等运河文化景观展示运河风韵。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彰显齐鲁文化风韵,受到群众喜爱。流淌的运河,流动的文化,已成为山东文化发展史中的独特风景。
带着历史和文化积淀,大运河“流淌”进新时代。大运河山东段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沿线地区与苏皖豫冀四省交界,是贯通运河南北的重要河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名录。大运河山东段的保护传承利用注入时代发展的基因,融入齐鲁文化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2020年3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山东将按照“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创新发展”“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好大运河文化带。到2050年,发展格局上,着力构筑“一条主轴、一个高地、五大片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框架。以大运河核心区为主轴,打造齐鲁文化高地。突出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市五大沿运片区各自文化特色优势,形成对大运河本体的空间支撑。推动儒家文化、泰山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与运河文化的互促共进、并荣共生形成辐射联动的发展格局。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大运河遗产活起来。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运河遗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沿线的文物在保护和修缮中洗去经年的尘埃,被运河水穿成一串闪亮的“珍珠项链”。在运河通航的600多年间,山东运河沿岸积淀形成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星罗棋布,遍及运河两岸,这一切构成了沿运河地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德州的苏禄王墓是中菲两国友好的历史见证;聊城保留完好的古城以光岳楼为中心,街道呈棋盘式布局,还有山陕会馆、海源阁、铁塔、临清的鳌头矶、钞关、舍利塔、清真寺等名胜古迹;济宁的太白楼、竹竿巷、东大寺、南旺分水龙王庙、微山湖等;枣庄的万年闸、台儿庄抗日纪念馆等。这些人文景观体现出先民们的聪明和智慧,是运河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的物化。“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通过组织网络媒体走读问寻大运河的形式,深入宣传运河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成就,在今昔对比中展现新时代大运河的新风貌,让更多人读懂这本厚重的“史书”。
迷人的水上风光也为文旅融合奏响华彩乐章。大运河悠然流过千载,流向远方,千年运河哺育了两岸人民。水运涵养水韵,水韵激扬水蕴,在流淌千年的水波里,大运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多渠道传播保护理念,让运河遗迹真正活起来。沿城区古运河两岸星罗棋布地建设集运河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为一体的书画馆、民俗馆、棋艺馆、非遗馆、茶艺馆、奇石馆……营造“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的绝佳意境,重现“昔日桨声灯影、游人如织”的繁荣景象,形成上岸赏文购物、下河品茶游玩的特色文化街区,打造成特色文化产品的聚集区、对外交流的会客厅、外来游客的集散地、百姓休闲的步行街、城市形象的地标,传承历史文脉、讲好运河故事、贴近群众需求,就一定能推动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光彩,而“唤醒”后生动鲜活可亲近的遗迹,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年轻一代跳动的脉搏中,真正传承给年轻下一代,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安进秋)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