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9-17 10:40:09
作者:刘天放
坚持早睡早起的你已经打算躺下见周公,喜欢晚睡的舍友却一脸亢奋“起来嗨”。学生时代的你,多半遇到过生活习惯不一致的舍友。如果同一宿舍的几个小伙伴都是“夜猫子”或者都爱早起,那该有多好。这样美好的愿望对于南大2017级的部分本科生而言已经成为了现实。(9月16日《扬子晚报》)
南大按生活习惯给新生分宿舍,“早起鸟”和“夜猫子”互不干扰,南大2017级新生的学号顺序和宿舍安排,差不多都是按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归类的。这一新举措令人欣喜,也很人性化,既满足了学生心愿,也符合客观规律。新生按“相似度”分宿舍,打破了原有的固化管理模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也是充分发扬民主的体现,对此,这个可以有。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如果同宿舍的同学与自己的作息时间,或者兴趣爱好等有很大差异的话,那么生活在一块儿,天长日久就将相互干扰,还有可能产生很深的矛盾。那些同在一个宿舍,但舍友之间的关系相处得不融洽,甚至产生尖锐矛盾的现象比比皆是。宿舍就像一个家,如果学生回到“家”里,还得不到慰藉,无法享受到“家”的温馨,导致的心情不舒畅甚至压抑,势必会影响学业,降低生活质量。或是更严重,舍友之间闹矛盾,还有可能带来情感冲突和肢体伤害。
其实,宿舍矛盾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因为宿舍关系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伤感情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小小宿舍是学生最直接参与人际交往的舞台,事关其处事能力乃至心理健康。处理得当,就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向上向善,而处理不当,就将矛盾重重,使学业和心理健康都受损。而用大数据规划学生宿舍安排,就有可能大大化解矛盾,降低宿舍冲突,使同学间的关系顺畅。
再进一步讲,如果今后还利用大数据,把生活习惯相似度高的学生“归类”,事先充分考虑学生在兴趣、爱好、作息等更多方面的异同,在安排宿舍时,把同学间或是相互弥补,或是相互协同,抑或是学业上能相互帮扶等因素都考虑在内,不仅能促进学业的进步,还会使学生之间的情谊加深,这岂不是好事一桩?
南大给新生按生活习惯相似度“归类”说明,只要学校真的是在为学生考虑,以学生之需要和诉求出台管理措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就一定能减少摩擦,使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实,此办法看起来没有多少难度,也用不着多么劳神费力,只要工作再细一点就能做到。而为什么南大能做到,而其他院校却不能呢?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鼓励创新,称工作要靠“创新驱动”。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的跟进,无论多么复杂的数据,只要想获取,用一点心、费一点力就能得到。合理安排宿舍,这不是一个能否做到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只要想做,就完全可以做到;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方法。把高校管理的质量提上去,不是沿用老一套办法就能达到目的,而是要主动找问题、想办法。而像南大这么做,就一定会得到掌声。
当然,在利用大数据给新生按生活习惯相似度“归类”的时候,也不能搞“一刀切”。也许,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学生的生活习惯相似度高,却在另一些方面有冲突的地方,因此,在利用大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特殊情况,以免导致不愿意看到的后果。而无论如何,南大探索破解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初衷和做法值得肯定。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