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每到盛夏“档期”,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都会如约而至。在阐释和解读社会热点的同时,这本小书本身也已成为一个热点,很多读者都期待着与它的“盛夏之约”。
从2003年推出这个系列通俗理论读物的第一本——《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算起,到前几天刚刚面世的《辩证看 务实办》,已经整整10年了。“十年辛苦不寻常”,这10年,恰逢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的10年。看似巧合的现象,让人们不禁把这本小书和国家10年的发展变迁联系起来。可以说,这本书的诞生和成长是应运而生、应时而进,这个“运”和“时”,就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理论的呼唤和渴求。
这10年的深刻变化、飞速发展,我们历历在目;这10年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深有感触。从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重挑战,到就业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民生问题的集中凸显;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海啸”的冲击,到抗击非典、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可谓困难挑战前所未有,大事难事接连不断。
这其中,有的属自然灾害的不期而遇,更多的则是发展难题的必然呈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特殊时代,处在一个深度转型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我们常说的“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还是一些学者所说的“时空压缩论”、“中等收入陷阱说”,都是在讲这个发展阶段之关键、之特殊、之艰难。事实也正是如此,从理论到实践、从改革到发展、从国计到民生,都给我们提出一系列大大的问号。
面对时代提出的问题,理论工作者们都在积极作出回答。“理论热点面对面”便是这些回答的理论成果之一。它从理论的角度见证着这个时代变迁的脚步,记录着时代发展的影像,把党和国家这10年理论创新的步伐、实践探索的突破、攻坚克难的壮举、关注民生的情怀,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出理论对时代的回应、对实践的关切、对群众的贴近。也正因此,它让很多人感到理论富有温度和情感、更有活力和魅力。
不禁想起70多年前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众哲学》。这本薄薄的“小书”成就了一段“传奇”,就在于它拨开了时人思想的迷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毛泽东称之为一本“通俗而又有价值”的书,蒋介石则哀叹“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今天,“理论热点面对面”直面问题而不回避问题,展现理论的自觉自信;深入透彻地阐述问题而不隔靴搔痒,展现理论的彻底;通俗易懂、娓娓道来而不高深莫测、故弄玄虚,展现理论的人文关怀,可以说传承的正是《大众哲学》所体现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理论热点面对面”10年的探索和坚持,倾注了理论工作者的真诚和努力,见证了我们身处的这个特殊时代的变迁,展现了科学理论生机勃勃的力量。我们深信,回应时代、切近大众的理论,必将在奋进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成就属于理论的传奇。(春生)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