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08 15:32:02
作者:高爱云
最近一份《35万"一流大学"毕业生最后都去哪儿了?最大赢家竟是……》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17届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来看,这些重点高校毕业生选择成为选调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有上百人选择成为选调生。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一流大学”毕业生生成为选调生呢?清华大学曾面向该校2017年选调生情况,曾做过一份调查,在接受调查的194人中,大家选择选调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看好发展前景,有83人,占比42.78%,然后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基层建设的有77人,占比39.69%。
大学生成为选调生,一是为了实现“学而优则仕”理想的快速、有效途径。二则是服务基层的愿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当选调生,又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首先,促进培养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但现实情况却是,大批乡村青年人才,尤其是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乡村青年人才大多外出务工,留在本地发展农业产业的多是一些老弱妇幼,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从引进、培育、保障三方面下功夫。而选调生作为一只新鲜血液,为“三农”队伍带来了新的活力。
选调生往往是学历高,成绩高,社工高。依旧是清华大学学生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所做的2017年选调生调查,从学历分布上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占了96.4%。获得过院系及以上社工奖励的人占82.99%。“一流大学”毕业生,本来就有着学校优势,而选调生又多要求是学生是学生干部等,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这批“选调生”不仅有着高学历,而且社工高,这些社会工作一定程度上培养了选调生的实践能力、责任心等,为他更好的扎根基层,献才献智做了准备。
除了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培养“三农人才”再就是基层培养。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山东把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合并,按照选调生招录。在基层服务两年后,经考察合格,录为选调生,并直接转为公务员编。不再直接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选调生工作,这也就使得优质大学生得以服务农村。
在选调生考试中,材料的设置一般着眼于“三农”题材,且落脚于大学生村官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如2016年考察烟台农村苹果销售难问题,2017年考察农村旱厕改造问题。
而且为了丰富大学生的农村生活阅历,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使用的方法也在摸索进步。比如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积极为村官“找老师”、“设课堂”,给“位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农村这片沃土茁壮成长;日照市莒县并通过念好“管、带、训、论、炼”五字口诀,提升选调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
其次,选调生村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接受过高等知识教育的大学生们,紧跟社会热点,头脑灵活,思维活跃,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比如原山东大学威海学生村官高杰,是一名80后,他曾带领800多户菜农增收致富,并建设了占地100亩的有机韭菜示范基地,成为威海市首个中国青年创业基金扶持的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指导性意见,意见强调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虽然大学生也存在不适应农村生活等种种问题,但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选调生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对时代发展的脉搏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容易学习新鲜事物,乡村发展也存在更大的发展前景,风云际会,乡村未必不是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