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7-27 00:01:07
作者:麦徒
继关闭天天快递的数据接口之后,京东的枪口又对准了其他快递企业。
据媒体报道,京东日前向入驻平台的商家发出通知,要求其选择平台推荐的快递公司发货,7月底之后,商家在京东平台上不能再与推荐名单之外的快递公司合作。而第一个被推荐的就是京东物流。包括ems、圆通、百世、德邦在内的其他快递公司,则被排除在推荐名单之外。
拿天天“练刀”后,又“抽刃”对向了更多物流企业。如果说,京东封杀天天快递打着“服务质量”的幌子已显牵强,那在打击面扩大之后,再拿这理由已很难搪塞悠悠众口。要知道,在2017年6月国家邮政局公开的25家企业最新服务排名中,百世排名第8,德邦排名第9,圆通第11,都比较靠前。在其所谓的“快递服务内部评价体系”和评比结果不予公开的语境中,这番做法很难让人服气。
正因如此,京东自身的“黑历史”也被“挖坟”:京东原来开始做物流时,在国家邮政局百万件申诉评比中是最差的一个,还被国家邮政局叫停过。不是着力于帮助或敦促服务质量靠后的快递企业优化流程、改善服务,而是未给出靠谱理由,就将部分快递企业“拉黑”,这无疑是严以律人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也难逃“打压同业竞争”的质疑和诟病。
用“推荐名单”给第三方商家画地为牢,强行缩减它们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范围,京东此举在“拉黑”了多家快递企业的同时,也缩小了商家的可选择余地——它们原本可以跟更多快递企业议价,哪家性价比高用哪家,但如今可选的快递企业减少了,议价空间也随之压减,这势必损害到它们的利益。
问题来了:电商平台有权划定“红线”,逼着商家在红线之内做选择吗?答案是“没有”。因为电商平台跟入驻商户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商场”和“租户”,前者为商家提供网络基础设施等,后者则会支付“租金”,其双方权利义务也被这关系框定;而商户作为快递企业委托人,对物流的自主选择权和跟快递企业达成送货合同的权利,都受国家法律保护,电商平台等压根就无权干涉。
如果京东只做自营而不做电商平台,没有电商入驻,那它完全可以只采用自己的物流。但在搭建了开放式平台、吸引了数万商家入驻,其近半利润也来自于第三方商家服务的情境下,挟平台霸权以令商家站队,侵犯其自主选择权,无异于破坏市场秩序,到头来,也会绑架商家和消费者权益。
京东的做法本质就是将电商平台竞争里“逼商家站队”的打法,引入到线下的物流战中。但这类打法是零和博弈,更是对涉事快递企业业务的非正当挤压。
本来当下快递企业是以相对充分的竞争,共同参与到为电商平台提供末端支撑保障的业务机会中的,快递公司和电商平台共同构建了电商物流的生态圈。那些市场化物流快递企业服务不会“看人下菜碟”式地挑服务对象,而平台方也不该利用平台强势地位,轻易判某个快递企业“出局”。否则,电商平台和物流的壁垒林立、条块割据,必然影响其相融共生的生态。就此看,京东无异于开了个坏头。
其次,从京东物流的布局与战略构想看,今年4月25日,京东物流开始独立运营,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按京东物流的定位,未来的服务客户不仅包含电商平台的商家,也会包含众多的非电商企业客户,以及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随后刘强东还下达了任务指标:京东物流未来5年有一半收入要来自京东平台之外,十年后不超过20%。而6月下旬,刘强东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还曾自信满满地表示,在未来立足国内的物流可能只有京东和顺丰。
这也就是说,京东要将京东物流业务战线从京东本身(包括自营 自建平台的电商体系)往外拓展,让自身的物流体系承接更多业务。而它锚准的业务机遇,就包括原属于三通一达和顺丰等快递和物流企业的市场,所以在直接竞争关系下,为了确保“京东物流会赢到最后”时,京东也就采取了将某些竞争对手赶出赛道外的方式,以抢占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尊重市场契约精神,尊重用户权益,是市场主体应有的责任伦理。而京东强迫商家站队,显然有违这样的伦理,被舆论指责“搞平台霸权”,不冤。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