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11-09 14:13:11
日前,2018年首届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召开,论坛发布公告称,截至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万人,人均农业经营纯收入达2.78万元。这支职业农民队伍中,45岁及以下的占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0.34%,务工返乡人员、科技研发推广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新生力量占40.6%,平均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30户农民……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较传统农民而言——如果说传统农民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依然带有“靠天吃饭”的特性,那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一种主动选择、技术属性较强的职业。新型职业农民规模扩大、年龄结构优化、受教育水平提高等诸般变化,都意味着,中国农民的职业化转型,正成为一种可见的趋势。而这种身份的转变,也将加速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而这又关涉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最终达成。
但理性地看,我国新型农民虽已突破1500万人,但相较于近4亿的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显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农民,依旧没能实现向现代农民的转型,停留于分散型的小农经营阶段。
农业的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美、日相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美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建立起了规模化、区域化与高度机械化的现代农业;日本虽然耕地狭小,但通过农业的化学化与高科技化兼之以发达的农业合作社与职业农民教育,同样达到了较高的现代农业水平。而我国职业农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现代化之路道阻且长。
不过,相比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转型现在因为有了互联网的介入,被赋予巨大的后发优势。由于网络的接入,农民在资讯获取、技术学习、市场营销上得到较大助益,尤其是电子商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新型商业模式和技术应用对现有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重构,持续降低社会资源的损耗,帮农民更好地将产品卖出去。这一过程也促进了中国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事业。
在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公益与扶贫:消除饥饿与贫困”论坛上,一众互联网大佬就在论坛上分享了助农、扶贫的经验。拼多多创始人及ceo黄峥在论坛上的一句话传播甚广,他认为,“助农是电商本分”;“电商企业参与扶贫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让贫困地区有产就有销,多劳能多得。”并推广拼多多的独家扶贫经验:拼多多通过独特的“拼”模式,建起一套以拼助捐的可持续扶贫机制,把分散的小农经济集中到一起,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标准化,也助推了中国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
互联网企业参与三农事业,这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与创新优势,这种赋能式扶贫,将大大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与精准度。事实上,电商通过互联网创新参与农业现代化与精准扶贫,既是出于企业责任的自觉,也是我国扶贫工作的应有之义。
早在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而此后多份一号文件也鼓励电子商务促进精准扶贫。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我国成长出世界上最多数量的电商企业,也拥有了最大规模的电商经济。电商本身就有着“ 一切”的功能,这为其与三农事业的结合种下了天然基因。而与农民合作,既符合电商利益,也兑现着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双赢。
“助农是电商本分”,这本身就契合我国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在过去五年的精准扶贫过程中,我国已经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市场扶贫所仰仗的正是每一家具体企业的努力。作为最具有创新气质的互联网公司,更能调动资源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对接,释放农村资源效能,助推精准扶贫与农业现代化转型。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在农业现代化的导向下抓关键。现在新型职业农民的队伍正在扩大,要想助推更多农民实现从小农到现代职业农民的转变,离不开互联网创新的加持。互联网企业帮助大量农产区建立起现代化流通及生产体系,对农民进行金融、技术与渠道输血,这样的赋能式扶贫模式,为农村脱贫、农村崛起提供了重要抓手。
三农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说明农业现代化的转型、精准扶贫的实现,已经愈发需要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新电子商务”平台的助农实践,让更多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释放潜能,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将让农民成为更有尊严的职业。就此来说,我国的三农事业,也需要更多互联网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实现农村、农民、农业的转型升级。
(文/姜恒)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