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1-03 09:45:01
作者:鱼 予
环境保护部1日通报,本轮重污染天气过程仍在持续。26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督查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擅自生产、撕毁封条等行为,违反限停产规定。(新华社 1月2日)
随着16个城市严重污染高居不下,26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范围扩大,环保部10个督查组继续对重点城市督查,居然发现:个别企业存在擅自生产、撕毁封条,违反限停产规定;未严格落实减排措施;省界地区小企业集中,违法问题突出等行为,着实让笔者纳闷。污染企业如此“负隅顽抗”底气何来?由此可见,对环保督查发现的问题都能“我行我素”,地方环保又能何以奈何?连封条都敢撕毁,还有什么污染事情不敢为?是执法太软,还是污染企业“太牛”?真是值得深思。这让民众拿什么相信空气能持续好转。
毋庸置疑,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的危害性更大。在新环保法实施,被寄予最大希望的当下,强化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让污染者承担更高违法成本,是其亮点和最大看点。同时也是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环保执法疲软,扭转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得不说,报道中的污染企业面对有法律效应的封条不遵守,这是视法律为无物,戕害的不只是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理当予以重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纵观报道中的种种“怪象”,难道违反限停产规定的企业,擅自生产、撕毁封条等行为,我们的监督部门一点不知晓?没有实施重点监控?笔者以为,答案可能是不尽然吧。看来,再严厉的法律法规没有坚持“认真”执行二字,没有落实“从严”要求,没有监督部门的严格执行法律,没有企业和每一位民众的严格遵守,一切都是“空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话又说回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共62个城市启动黄色及以上预警;河北石家庄、保定,山东济南、德州,河南郑州、濮阳,山西临汾等25市持续红色预警;北京、天津等22市持续橙色预警;咸阳等7市持续橙色预警。不难看出,环境治理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更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特别是对环境破坏行为和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采取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才能解决环境不断恶化和违规企业任意妄为的问题。
事实表明,光有封条、限停产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未必能起到“敲山震虎”作用,只有对违法企业真正达到“痛定思痛”,对相关监督部门“责任追究”,或许如此“底气”才能变成不能逾越“底线”。
窥一斑而见全豹。最后,无论违反限停产规定的企业“底气”何来?笔者想说的是,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更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问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笔者更愿相关监督部门能拿出“勇气”,挫挫违反限停产规定企业的“底气”,别为了光鲜的gdp,失去监督执法的公信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