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10 09:13:02
作者:刘天放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大型融媒体栏目《两会大家谈》,特别邀请到山东省政协委员、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方军,山东政协委员、山东德孚威侓师事务所主任于毅就化解过剩产能与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的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探讨。(2月9日)
山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董方军称之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最大亮点”。的确,作为钢铁大省和产能大省,如何转变方式调结构,去杠杆化、去产能化,对山东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既保持稳中求进,又要完成艰巨的去产能任务,在供给侧改革这个关键之年,又如何补齐短硬板,补齐制度短板,在挑战面前完成改革提出的一系列任务呢?除了眼睛要向内看,还要向外看,那就是“走出去”,积极投身到国家大战略中,如“一带一路”,或到一些与山东本地互补的地方去,除了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如南美市场、非洲市场等。山东去产能走国际化之路,就是一个新思路。让山东供给侧改革走上国际化道路,既符合山东实际,又符合国家战略。
然而,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然而,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产能问题。国外有不少地方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这就给中资企业提供了机会,因此,如果山东能抓住机会,在去产能上走国际化道路,就很有可能打开局面。而事实上,山东也在探索这条道路。董方军董事长就曾跟习近平主席一起到过巴西,签订了一些协议。他希望山东省与巴西的马里兰州建立友好的州省,这也是他提出的建议,因为这对于两地的产能互补非常有益。
包括山东在内的去产能短板,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还存在差距。按嘉宾的说法,不仅有技术上的,还有管理理念、法治观念等都有短板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发展观念相对滞后,这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是内因。在外因上,政府作为管理者,其观念也需要转变,即政府要及时出台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政策,使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减少项目审批中的一些繁琐,这样才能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补齐短板”问题解决好。
山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国际化道路,既是一个新思路,也是一个新挑战。面对全新思路,就必须要拿出胆识来,以前没有做、不敢做的事情,都要在新理念下尝试去做;试错过程也是山东去产能走向国家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如果决策正确,就皆大欢喜,但就是有些决策出现了瑕疵,也不能完全否定走国际化道路的正确性。技术不如有些发达国家,理念不如一些做得好的国家,那么就要结合山东的实际去学习、去创新、去实践。如果有机会,就要尝试各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总之,不放过任何使山东走向国家化的机会。
从世界上很多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来看,产能过剩问题都是一个难缠的问题,但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在内化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到国际竞争。如果仅是把眼光局限在本国、本省甚至本市,在去产能上就不会走远。而企业在积极内化的同时,也一定要把眼光投向外地、外省、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政府也要积极统筹,出台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令人鼓舞的是,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恰恰就提出了落后产能以及提高经济开放度、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等问题,这与几位嘉宾的建议不谋而合。只有“走出去”,才能把先进经验学来,才能看到差距,也才能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只关在门里去产能,绝不是一个好办法。何况,国家大战略中那么多可以利用的好项目,如“一带一路”等,就是山东“走出去”的好机会。由此,山东去产能当有“国际视野”,这需要形成共识后出台具体措施,并尽快落地。
就在2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发文《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化改革增活力 山东:化“瘀”活“血”再强身》,关注山东深化改革,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企、金融等重点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为经济化“瘀”活“血”,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明显加快。面赞誉,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毕竟,化产能的空间越来越小;去年成绩的是靠“壮士断腕的悲壮”换来的。如果再不把“走出去”作为一项有力措施重视起来,去产能就将更加艰难。当然,“走出去”仅是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尝试,但只要坚持走下去,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