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12 21:50:02
作者:韦其江
中华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几千年都没有变。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而文化的“情感”却没有改变,古典诗词仍是表达“情感”最美好、最浪漫的方式。
那就是我们的文化血液,中国诗词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具有持久的稳定性,持久的传承性、创新性。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就是我们的文化血统。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或自作诗词来阐述思想,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稳重的风格、生动的语言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012年2月14日,习近平出席美国副总统拜登举行的欢迎午宴,在评价中美合作关系时他说:“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经验可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或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它不仅表明了习近平合作的决心,也表现了中国与美国合作的诚意。
2012年2月20日,习近平在中国—爱尔兰经贸投资论坛上的讲话:“我们相信欧洲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克服困难,迎来新的发展。中国有句谚语叫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行胜于言”一直都是成功人士的座右铭,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行事准则。
中国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感受和体现时代风云变化的艺术形式。而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全国诗词大会”在某种意义上恰是实现或正在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正如杜诗所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今天诵读古典诗词,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新体认,对中国经验与情感的新感受。我们要让古老的诗词转化,进入到当代生活,发挥文化作用。使之可以操作,可以量化,甚至可以与现代娱乐媒体相结合,以衔接古今,探索未来。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之语。着眼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代经典诗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正当《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之时。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国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
向大众普及诗词,就是要把古典诗词“玩”起来。这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在海内外受众中引发了极大关注与参与热潮,也引发了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获得更好发展的话题。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也说明了人民大众对优秀文化是如此渴望,身在泱泱文化古国,我们有广大的诗词爱好者,这就是古典诗词生根发芽最好的土壤——群众文化基础,这终究是让人兴奋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