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2-07 10:10:12
作者:鱼予
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自治区于今年9月启动了全区脱贫攻坚交叉检查工作,各旗县抽出20人左右的检查组,对贫困旗县进行交叉检查。在半年时间内,这个旗除了要接受2次全区“大检”,还要接受专项审计、巡视、盟市抽查3次“小检”。开展检查评比的初衷是为了推动工作,但次数过于频繁、操作与实际脱节、问责压力过大,扶贫检查在基层走了形、变了味。(人民网 12月6日)
前不久,曾报道过一则事例:一位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吐槽,扶贫工作中,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雪片般飞来,“5 2”“白加黑”都难招架,最多时一天就填了48份。大量时间、精力耗在纸面上,要为村里做点实事,反倒只能挤时间。最后被誉为“表格扶贫”。
这不,又一则扶贫为了迎接检查,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紧张,害怕排在后五名,被上级领导直接问责,而各显神通“上手段”,让互相检查变“互相拆台”新闻。更为大跌眼镜的是,一次“迎检”花掉20万,无效评比劳民伤财。扶贫为了“迎检”注定会“拆台”。
就事论事,扶贫本是件十分具体、客观的工作。同一地区,贫困类型都会各有迥异,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都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评估、审慎决策。因村因户帮扶,如何培育内生动力,对贫困户帮在点上、扶到根上,引导农户主动参与扶贫等等如是,都是实打实的下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
但为让贫困户记住干部名字,以“你说认识我,我就帮你搭牛棚”要挟;为得到群众满意度测评,连夜给需要入户的贫困户发钱“套近乎”;为了提高自己分数,打听别的旗县分数想办法“恶补”等。最终落脚点却是为了“迎检”、是为了排名。在评比结果问责的巨大压力下,把精力用在扶贫“虚功”上,反而少有时间为贫困户解难。试问,如此“虚功”谁之过?
精准脱贫需要检查,亦需要亮点,需要接地气、能示范、可复制的点。正如一些基层干部呼吁,脱贫攻坚要高压也需减负,要问责也需激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求光鲜的外表“假扶贫”,数字上的追赶达标、争先恐后;等待观望,思想上的消极应对、瞻前顾后;避重就轻,决策上的简单草率、挑肥拣瘦;或是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威逼利诱。博得的是自欺欺人,丢失的是民心和公信力。对于这些不良倾向,必须及时引起重视,及时纠偏。
脱没脱贫,最终要群众认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合理加快群众脱贫的步伐,要靠精准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好进度安排、责任分解等工作,才能使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而衡量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不应是追赶脱贫时间、攀比脱贫数字,不是半年要评比5次,一次迎检花20万。是坚持脚踏实地、立足农村实际、掌握贫困实情、讲求脱贫实效,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各地都设定了时间表。避免“花架子”,才能找到“金点子”,避免为“迎检”,才不会被“拆台”,避免脱贫少“虚功”,才会添“动力”。愿监督能一竿子插到底,打破扶贫检查常规套路,“大检”“小检”可以有,但尤需掌握实情、精准把脉,把专项审计、巡视作为党员干部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紧迫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多些雪中送炭,多些“精准发力”,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