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广告文案“开车”而翻车的“茶颜悦色”再引争议。近日,“茶颜悦色”武汉一门店产品宣传文案使用“二货老婆”表述引发关注,有网友认为其不尊重女性。日前,“茶颜悦色”武汉门店已撤下相关广告。
饮料品牌因广告语打歧视、低俗、两性擦边球翻车,陷入舆论漩涡已非首次,如椰树椰汁广告、杜蕾斯联合喜茶等发布的营销文案都曾因低俗被有关部门点名。
在饮料产品上动辄尝试性暗示风格的文案,以低俗为噱头,用荤段子来“开车”,把网络推广平台、户外广告牌当成“段子场”,不仅影响其自身品牌形象,在打出擦边球后,对行业风气也是一种反面示范。从另一角度来看,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长期的广告灌输对消费者的“三观”会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群体。
《广告法》第三条规定,广告应“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可以说,这些饮料品牌把广告的“健康表现形式”法定义务置之不理,完全不顾及企业形象。对创作原则把握失当,把抖机灵、打“性暗示”擦边球当作灵感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加深性别偏见,让观者产生被冒犯的感觉。
由于流量与关注度的吸引力,低俗广告问题不会因饮料品牌“认识不足”而停止,相关企业也不会因舆论反弹而放弃这副旧牌,但也该明白,一时的流量并不代表长久的影响力,一味无底线营销,在违法边缘试探,暂时博取的眼球,终究不得长远。
某些知名饮料品牌深得消费者青睐,但这绝不是其恃宠而骄的资本。过硬的产品质量、良好的社会美誉才是一个品牌立身之本;相反,靠刷新下限博出位,势必会被诟病,并毁掉品牌的“金字招牌”。文化应追求多元,但也要划清通俗与低俗的边界。通俗易懂可以接受和欣赏,但低俗切不可成为一种风格或特色。
相关企业不能忽视舆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更不能“本性难移”,再把低俗广告当作“宣传风格”,拿“两性”继续做营销卖点,对于广告宣传与文案创作必须加强自律,建立标准,设立底线。监管部门也该及时出手,整治此类涉低俗广告,该惩处的惩处,该封堵的封堵,对相关企业采取约谈、责令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用善治严惩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风气。(文/孔德淇)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欢迎投稿: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