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6-15 09:32:06
作者:黄丽君
今日,一则表示"12306数据疑似泄漏”的消息在网络热传,据网络信息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3月的近三千万条用户信息被以10个比特币的价格在暗网售卖,信息内容包括用户密码,支付信息及密码保护答案等。6月13日晚上22点54分,中国铁路总公司通过其官方微博"辟谣"称:经核查,该网站未发生用户信息泄漏,网传信息与铁路12306网站无关。(6月14日 新京报)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家庭上网等信息化计划深入推广,“互联网 ”“大数据”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线上社交和商业平台无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距离,放大了日常活动轨迹,在促进互联互通的同时也埋下“隐私泄露”的隐患。如今,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新领域,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民众个人信息安全也随着信息化的多样发展变的不安分起来,自2011年以来,就不断发生购物网站用户账号被盗、余额被窃的事件。尤其是今年3月,一家名为“剑桥分析公司”的数据分析企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了美国社交媒体“脸书”多达5000万用户的信息,这场丑闻引起的轰动效应,令人震惊。如何赋予经营者及消费者充分的隐私信息安全,一时引发世人关注。
笔者认为虽然一些先进的技术正在不断地保障着信息安全,诸如电子签名、防病毒、反黑客、防垃圾邮件、公共安全平台等措施,为我们实施信息安全战略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然而,风险是绝对的,安全是相对的。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不但是技术上的风险,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制度上的风险。
再回到让我们虚惊一场的“12306”事件本身,这次能躺枪也是源自“12306”功能和业务的逐渐成熟,和“12306”与日俱增的用户数量,才能被有“心”之人开了“冷枪”。此次“12306”事件让我们庆幸的是只是虚惊一场,但"12306数据疑似泄漏”的假消息足够引起铁路部门的警觉。
如果说,高铁技术的更新迭代、优质的乘车体验是铁路部门的“硬服务”的话,那“12306信息安全”可谓是铁路部门提供给乘客的“软服务”之一,这项“软服务”看不见、摸不着,却事关铁路部门公信力和乘客隐私保护,甚至是“生命”。在“大数据”引领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