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1-26 07:46:11
作者:刘天放
近年来,随着国外教育信息渠道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似乎觉得 “国外的月亮”更圆——发达国家的教育公平又高质,发达国家的学生和家长没有学业之忧,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进入大学,成为社会精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从学生到学校,从区域到国家,世界各国都存在考核与竞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例如,美国的公立学校有打分和排名,家长也要面临择校和搬迁的问题;日本的学生要在节假日赶往补习班,以保证优秀的学业成绩;英国各类学校存在着“价格”和“质量”的差异与竞争,少数重点学校也有严苛的入学要求。(11月25日 中国教育新闻网)
乍一看,这个“美国也要排名日本也有补习班”还真是那么回事,可要是仔细分析,就有很多经不起推敲,因为无论是美国的排名还是日本的补习班,抑或是英国的价格等,与中国想比,在办学性质、理念、资金、管理、教学本身等,既没有多少可比性,也不同属一个性质,因此,它更像是悖论。说人家其实也需要竞争且竞争激烈可以,说入学苛刻也不为过,但那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跟我国的教育体制、性质、目的、传统等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是的,美国快乐教育的背后竞争无处不在,但那与我们中国人理解的不太一样。美国的就近入学乃至“学区房”都有,但人家的好学校基本是私立学校,跟我国的重点学校个个都是公立学校不一样。人家还有质量一般的公立学校,且中小学阶段实行免费教育,这跟我们不一样。私立学校主要靠学费、捐款和各类基金筹款。而基础教育的公立学校主要是靠政府拨款,另一部分来自社区纳税人,这又跟我们不一样。再说“快乐”,美国的快乐教育可以说是“局部表现”,但就是这个“局部”却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业压力至少不会像有我国那样大。说美国也按成绩上大学,如gpa考试,但说考试的内容,也没说推荐信。那并不是全看分数上大学,也不是我们的“填鸭式”教学和试卷。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兴趣小组、运动队,我们也没有。是的,美国家长也想让孩子懂一些音乐、乐器、舞蹈等,但究竟为什么让孩子去培养兴趣,这些跟中国家长的目的也不一样。无论是收费、目的、资质等都不太一样。再有,美国孩子上不了好大学,还有社区大学、教会大学等可以接纳他们。即便在这些大学,如果孩子重新用功,还有机会转入更好的大学,我们可能吗?
而且,“快乐”也是相对的,美国的高中生哪可能像中国高中生那样“一根筋”呢?就像文章中承认的那样:为什么美国的基础教育会给人快乐教育的印象呢?主要原因是制度设计。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充分遵从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尊重儿童活泼好动乐于探究的天性,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和接触大自然和社会,从中获得基本常识;在初中阶段开始,加大课业负担,通过提供选修课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并强化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选择空间;在高中阶段,在提供选修课的同时提供大学预选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求,同时为学生开放各种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为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做好准备。另外一个原因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这三篇文章,只是写美国教育这篇在最后加了评述。而给人的感觉仿佛就是:美国学校也有排名,日本学校也有补习班,英国教育也问题重重。可就是看不到自己国家的教育也同样存在问题。我们的教育在改革开放后30多年后,无论在教育水平、质量、效果,可以说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看不到教育的进步就是无视现状,而看不到存在的问题甚至严重问题,就是固步自封,井底之蛙。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要看到不足。而三篇文章,尤其是后两篇仿佛都在讲这几个国家教育面临的困境,这当然事实,但这些对我国的教育有什么启示吗?难道说,在这些国家面临教育困境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教育就成了独树一帜的“榜样”?
所以,说国外的月亮更圆当然不客观,但谈国外教育现状,一定要由表及里,绝不能仅看表面,否则就会得出肤浅甚至不正确的结论。想要借鉴别人办教育的经验,首先就该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围绕着与我们不同国情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纠缠。试问,人家的教育办得不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留学?为什么人家学生的创造力比我们的学生强?为什么人家培养出那么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所谓“从不同角度还原发达国家的教育真相”,这里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就“美国也要排名日本也有补习班”之类,人家的“排名”跟我们的排名不一样,人家的“补习班”跟我们的补习班也不一样。就是英国准备“小学将采用亚洲式的数学教学方法”,那也与我们不一样,从课堂的人数、教法、作业、实验、互动性、时间分配、课堂讨论等等,都与我们很不一样。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