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09 09:42:10
作者:朱永华
今年35岁的彭雯做英文导游已经11年了。这个国庆节,她带着25位外国游客畅游着北京。每次就算带团再忙,她也会坚持写“带团日记”,并用照片记录每个团里游客的微笑。回顾这些年的职业生涯,她觉得自己得到的远多于自己的付出,曾经有一位游客后来从美国飞到西安参加她的婚礼,每次送别时,很多外国游客会和她相拥而泣。她时常觉得,这是一份能够观察不同文化交汇的职业,也是一扇传递中国文化的窗口。(10月8日《新京报》)
平心而论,在屡屡被黑被曝丑闻甚至被“妖魔化”的现实语境下,导游并不是一份令社会公众所仰慕的光鲜职业。但实际上,正规合法有资质且具有职业责任感的导游,正如彭雯所言,除了讲好景点故事之外,还兼顾着“保姆、老师兼保镖”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带领的是外国游客团队,导游就是一扇传递中国文化的窗口,带领的是外省乃至外市的游客团队,导游就是一扇传递景区所在省或市的文化窗口,说白了,对外,导游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对内,则更代表着一个景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省的旅游形象,因此,讲好故事,做传递优秀文化的使者,才是导游真正的职业内涵。
很显然,由于我们的导游行业起步较晚,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再加上竞争激烈所导致很多旅行社将导游的收入与游客消费相“挂钩”等种种乱象,以至于造成不少导游的主要心思不是用在讲好故事和提高文化素质上,而是两眼盯着游客的钱包,不但损害了游客利益和景区甚至地方旅游形象,也让整个导游行业的社会评价负面颇多。
从彭雯从事导游10多年的经历中不难看出,导游与游客相处时间虽然短暂,然“保姆、老师兼保镖”的真诚服务,还是迅速拉近了彼此距离,很多老外从开始对中国文化的不熟悉、不了解,到认识中国文化进而喜欢甚至爱上了中国文化,为了感谢导游彭雯的热情服务,众多老外不仅按国际消费习惯奉上“小费”,远在大洋彼岸的一位女性游客在彭雯结婚时甚至专程赶到中国参加彭雯的婚礼,最后竟然选择在中国扎下根来。由此可见,导游这扇窗口传递释放出的是中国文化,收获的则是真诚的友谊和对中国的相识相知。
同样,作为接待国内游客团队的内地导游,游客更可以通过导游的这扇窗口,从对一个景区、一个地方甚至一种文化习俗的由陌生到了解,最后更有可能通过亲身体验而愿把他乡视故乡,将自己的事业和奋斗平台选择在此。而类似这样吸引来的投资与合作更不鲜见。
这也可以看出,导游的正确打开方式,不仅需要导游从业人员自身具备职业精神,做好这扇传递文化和友善的窗口,当好旅游“天使”,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更应当把提升导游素质擦亮和拓宽窗口功能作为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旅游资源的发展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导游不仅仅只是引导游览和为景点当“讲解员”,更用通过讲好文化故事和优质服务来感动游客、感动社会,做弘扬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掌握导游职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像彭雯那样将导游视为一份能够观察不同文化交汇的职业,把自己作为一扇传递优秀文化的窗口。如此,不但可以切身感受到收获远大于自己的付出,更可以为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增进地域之间交流与合作乃至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真正优秀的导游不只会举着小旗给游客做向导,更会走进游客内心,把文化和发展自信播撒到每一位游客的心田,一旦发芽成长必将给“播种者”结出金色的硕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