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5-07 09:24:05
作者:杨玉龙
从前天凌晨开始,受外来沙尘影响,本市出现了一次空气严重污染过程。在此期间,有网友反映,在北京奥体中心附近,一辆“雾炮车”对着监测站点一直喷。对此,朝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雾炮车进行“湿化作业”,主要起到抑尘、抑絮等作用。市环保局表示,将认真调查处理,对任何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零容忍”。(5月6日《北京青年报》)
所谓“雾炮车”,实际上是多功能抑尘车,既可以为道路加湿,又能在空中喷雾,起到抑尘、抑絮等作用。通过压尘作业,可以控制道路二次扬尘的产生。因此,许多的城市多不惜投入巨资购置“雾炮车”优化环境。不过,这也就为用雾炮车“优化”环保数据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数据好看,这些“雾炮车”围绕着环保监测点“不遗余力”。
其实,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当下,为了数据好看,为给政绩添彩,总有些人脑子灵光,在数据上动手脚。除去“雾炮车”,一些地方还采用了一系列“障眼法”,比如,篡改伪造监控数据、“阴阳台账”避监管、断污水注清水蒙混过关、给监测探头“戴口罩”等等,这些“奇招”,让人触目惊心。
环保数据造假核心之因在于“利”。无论是企业的“自发”行为,还是企业的“被逼”之举,更或者相关执法部门的“遮掩”,这些均是因“利”而为。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数据造假,目的就是为了让数据“好看”——于企业,就有了明目张胆生产的“理由”;于管理者,就有了“政绩”。
实际上,为了打击环保数据造假,环保部专门出台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等规定,明确“采取人工遮挡、堵塞和喷淋等方式,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的”等情形,属于篡改监测数据。也就是说,在环保数据上玩猫腻,或者直接造假,终难逃相应的惩罚。
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无处不在的当下,在环保数据上的“掩耳盗铃”之举,看似是自作聪明,而实际上,这不仅仅是用非法的手段“谋财”,更是在用卑鄙的手段“害命”。倘若,天底下都这么干,“治理成效”无从谈起不说,更是“自己糊弄自己”,也就注定了会一步一步地走上“不归路”。
因此,北京奥体中心附近,“雾炮车”对着监测站点一直喷,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公众有权知道真相。庆幸的是,北京市环保局及时做出回应,称已关注到网络媒体反映“雾炮车”在环境监测站点周边作业的报道,并且严格按照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等规定,认真调查处理。期待着真相的到来。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