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8-26 10:01:08
作者:杨玉龙
”七夕点燃“浪漫经济”,各路商家提前促销,氤氲的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早在7月份,朋友圈里就早已“风起云涌”了,不管是卖花、卖红酒、卖首饰还是卖包包、卖手表的,纷纷打着七夕的旗号,让你想忽视都难。(8月25日《钱江晚报》)
年年七夕,又至七夕。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开放,以及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这些传统节日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色彩”。七夕也难逃此“劫”。比如,市场上有最经典的玫瑰花,有鲜花和燕窝搭配的创意礼盒、高端的珠宝首饰,有的商家还推出惊喜求婚方案等等,不仅让人目不暇接。
自然,“浪漫经济”的火爆,对消费者和商家而言,是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的美事儿。传统节日和时尚元素携手,更可以为传统节日的文化繁荣添一把火。但是,“浪漫经济”火爆的同时,也别忘了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为了用来“发财”的,它们不能沦为现代商业经济的一个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我们更需要留住七夕的文化在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的美丽故事,我们理应一代一代讲下去,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样,七夕的一些传统习俗更应传承。近日,新华网盘点的那些传统习俗很具代表性。比如,喜蛛应巧、穿针比巧、种生、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吃巧果花瓜等等。这些传统习俗,不能只停留于传说,或者只在文中记载,或者存于美丽的回忆中,而理应因地制宜地弘扬与传承下去。
不必讳言,七夕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面临着科技与经济利益的冲击,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必然给传统节日的传承带来影响。比如,彼此关心与问候就会少了“躬亲感”。但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迁,科技怎样发达,守住了传统文化之脉,才会筑牢民族之魂。千年文明,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无论社会怎样发展,时代怎样变迁,科技怎样发达,守住了传统文化之脉,才会筑牢民族之魂。因此,光鲜亮丽的经济虽好,也别忘了传统文化与节日之“守旧”。而这些“老玩意”也唯有跟得上时代步伐,中国故事才会越来越美。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