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09-19 09:43:09
作者:杨 杰
停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6月,市区全线禁停的主干道增至30条;9月,道路停车全面实行电子支付……每次新规出台都会引起连锁反应,关于还路权与停车场建设的矛盾也屡屡被提及。在业内人士看来,还路权与公共停车场建设是济南治堵的并行之路,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还路权行动轰轰烈烈,现已实现30条主干道禁停;另一方面,公共停车场建设静悄悄,4年来仅5处建成,而其他类型的公共停车位增长也不多。二者的不“平衡”之下,济南停车位缺口每年以超10万个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估计已超过90万个。(9月18日《济南时报》)
随着停车位缺口不断增加,济南市停车难现实与还路权理想之间矛盾再次升级,尽管市停车办为此配套推出了电子支付、鼓励社会参与停车场建设等系列措施,但这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还路权与停车管理之间“梗阻”现象仍有加剧趋势。
确实,一方面是广大市民对路权回归公共资源本质的强烈呼吁,另一方面是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加对停车位配套增加的现实要求,政府部门对任何一方的过于偏袒,不仅要受是否符合公平效率价值原则的追问,也难逃社会对政府管理是否到位的职责拷量,破解目前二难窘境的唯一方式,就是要使还路权与停车管理之间涉及的利益之争尽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否则,二者之间的“梗阻”现象便难以消除。
就目前“梗阻”现象产生原因而言,涉及因素较多:
一是停车位建设跟不上车辆增加速度,这是根本原因;二是公共交通对市民出行分流作用没有发挥到极至,除了尽快推进地铁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市政府还要多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三是在社会参与停车场建设上,政府还要在政策扶持、审批流程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免因政府工作原因影响社会参与停车场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在鼓励民间停车场对社会开放的同时,要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让开放的民间停车场能有所收益,让进民间停车场停车的车主能停的安心,费缴的舒心;五是要运用大数据、电子支付等现代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效率;六是对禁停路段,要严格管理,避免“破窗效应”发生,让原有的禁停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等。
由此可见,在还路权与停车管理上,管理部门不能厚此薄彼,只有管、疏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我们才能有效消除二者之间的“梗阻”现象,让广大市民共享安定有序的良好交通管理环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