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4-16 15:19:04
作者:黑王辉
继2014年的《幻想曲》之后,曾在戛纳电影节颇有斩获的国内著名导演王超带来他的新电影《寻找罗麦》,并以“国内首部在院线上映的同性恋电影”为噱头,在大片混战的四月显得卓尔不群。
事实上,《寻找罗麦》和《无问西东》一般,也属于那种姗姗来迟的电影。早在2014年,就传出影片要在2015年上映的消息,谁知,这一等便是4年。不过还好,《寻找罗麦》如今上映还算是恰逢其时,因为主演韩庚刚刚凭借《前任3:再见前任》打了个翻身仗,影片以19.4亿元超高票房,不仅创下韩庚主演电影的票房纪录,更是将国内爱情电影的票房推向新高。
《寻找罗麦》如果在2015年上映,票房恐怕还要更为惨淡些。但是,即便有韩庚的人气作为支撑,《寻找罗麦》的票房也不会有多“闪亮”,毕竟它文艺片的属性便注定它的命运。
近年来,同性题材的电影在美国较为吃香。去年的奥斯卡,《月光男孩》便杀出一匹黑马,打败热门影片《爱乐之城》夺得最佳影片;今年的奥斯卡,《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最终也因将同性之恋描绘得如幻如梦,如诗如画,而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无独有偶,早在2015年,同性题材的《模仿游戏》便获得过该奖项。不过,像《月光男孩》、《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和《模仿游戏》这种较为直白的同性电影是无法在国内上映的,《寻找罗麦》之所以能够上映,无非因为它打了个擦边球。
《寻找罗麦》改编自导演王超于1998年在《小说界》发表的短篇小说《去了西藏》。后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中学时代便认识的一对朋友赵捷和李亦因为无意之间成为一场车祸的帮凶导致一个少年遇难,从而互生嫌隙。之后,李亦去了西藏,却因为遭遇雪崩身亡。
赵捷在去西藏替李易收尸的过程中,逐渐理解了李易,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救赎。《寻找罗麦》和小说的剧情类似,只是将李亦替换成法国人罗麦,《去了西藏》的故事在西藏戛然而止,《寻找罗麦》的故事继续向前,赵捷将罗麦的骨灰送回法国老家,并见到了罗麦的前女友和母亲,通过她们,赵捷对罗麦的认识加深,通过罗麦葬礼,他的灵魂也得到洗礼。
对于赵捷和罗麦所谓的“同性之爱”,《寻找罗麦》并没有进行直接描述,称其为兄弟情义,似乎也不为过。原著《去了西藏》也是如此,只是简单交代一句:“李亦始终没有女友。赵捷曾多次开玩笑说李亦是不是对女人没兴趣,李亦总是笑而不语。”格外含蓄而朦胧。
也许,这样更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其实,即便让李亦还是李亦,而非罗麦,对影片的影响也并不大,在中国寺庙里,一样可以得到和法国教堂一般的灵魂安宁。但李亦远没有罗麦更有国际范儿,《寻找李亦》也远没有《寻找罗麦》更有文艺范儿,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赵捷和李亦在中学时代便为好友这样经过十几年沉淀结下的感情,要比赵捷和罗麦这般“中外结合”的感情要更符合情理。
不过作为戛纳的常客,王超知道什么样的故事更受评委的欢迎,能否赢得观众认可,倒在其次。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