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6-20 10:32:06
作者:周荣光
结束后,网络平台上,“状元笔记”、“学霸手写笔记”正成为一种热卖商品。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有些网店每科标价39~59元的“状元笔记”,月销上千、累销上万。一家网店正在搞促销活动,单科“学霸笔记”活动价23.8元,月销量已超过5000本。(《华商报》6月17日)
何谓学习笔记?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梳理和总结,目的在于即时掌握、反思所学知识,对个人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别人的笔记是别人的心得,未必适合其他人,而期图靠这种“状元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可能也会适得其反。现在需要重视的,是这则消息又显示了“状元”情结的高涨。
正如每年这个时候,有关“状元”的文章都会日渐愈热,高考“状元”报上有名,电视有影,广播有声,连出了“状元”的学校、老师和父母也跟着出名。“状元”报告会、“状元”在线、“状元”奖……频频亮相。许多商家邀请“状元”参加商业活动,现在“状元笔记”又成为热卖商品……
能成为“高考状元”,确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他们的成功也是善于学习和勤奋努力的结果,请他们介绍成功的经验,也有借鉴意义。但且不说把“状元笔记”当热卖商品是否合适,单是这已把对“状元”的追捧变了味,成了庸俗炒作,已经有违教育规律,且对学生本人是没有好处的。
就青年学子而言,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门槛。跨过这个门槛,人生旅途上还有无限风光。一个人能否成才,决不单取决于一次高考成绩;夺得一次“状元”,既不能绝对地与成才、成功划上等号,更不能功成名就,一劳永逸。热炒“状元”,只会助长浮躁心态,甚至可能使个别幸运儿心浮气傲。此时唯有适度,才是对他们的真正爱护。
喜做“状元”文章,实际是应试教育思想和浮躁心态的反映。炒作“高考状元”,甚至给其贴上典范标签的行为,必然强化分数、名次概念,增强“惟分数论”的应试教育观念,从而严重误导学校、家长及学生的价值判断。“状元”情结溶化于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脑海,使他们将办学与求学的目标都凝结为一个模式:上学就要拿“状元”,惟有“状元”才是时代的宠儿。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学校那能顾上学生的生活本领、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那有心思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和帮助?这种价值趋向,必然导致教育的扭曲;而任其蔓延,素质教育自然成为空谈和口号。
更何况一些人还另有所图:出了状元的学校在门口挂起“状元”照片,打出横幅:热烈祝贺某科状元出自我校!为的是提高知名度,以招徕学生;商家则借机作秀,请其代言、为其出书、出赞助费扬名、策划报告会,看似宣传“状元”,实则推销自己;一些媒体为吸引读者眼球,更不甘落后,组织记者“狂挖”状元学习生活情节,甚至连课堂认真听讲这些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成了“经验”;而狂卖“状元笔记”、“学霸手写笔记”等,其铜臭味不更明显么……
无需多言:如何对待“状元”的问题,已涉及到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这类文章还是少做一些好。少了,是为学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计,更于学校、家长、乃至社会都大有裨益。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