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7-29 00:03:07
作者:韦其江
7月25日,由巨大明星阵容的青春热血战争巨制《建军大业》上映,这部电影宏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道阻且难”的成立史,聚焦了那个“天地有正气”的革命年代,人物形象丰满,战争场面宏大,主创人员凭借严谨苛刻的创作态度,再现了那段峥嵘革命岁月。
正如之前看到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部《建军伟业》延续了前两部鸿篇巨制、磅礴大气的风格,并用演员中的“新鲜血液”去贴近那些历史人物青年时代的风采,展现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整体气质,这是一部关于上个世纪年轻人的史诗故事。
年轻人在那个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现在的我们相比,那个时期的年轻人做的已经是惊心动魄、拯救国家的事情,他们是热血的一代。当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历史上的同龄人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英雄,把这群年轻的英雄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表现出年轻人在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运用年轻演员饰演当年那群年轻人,拉近了与现在年轻观众的距离。再者,影片为表现革命历史提供了新的经验。从情感方面来说,这是一部情感上很强的作品,是一部画眼睛写灵魂的作品。
《建军大业》抓住了历史的关键节点,描写了革命时代的牺牲、痛苦、浪漫、成功。从1927年革命失败开始,写到南昌起义,把人民军队在极端困难下崛起的过程展现给观众。
所以说《建军大业》塑造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两个人物,在那样的时代,有一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优秀儿女站在了历史的最前线。这些人没有操控时局的经验,就是凭借着一腔热血,从亲身经历中悟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洗清中华民族的耻辱,为中国人获得平等、自由而战。
印象特深的是有这样一组镜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4个镜头没有对白,但却准确表达了4个人的境遇与思考。影像的背后一定有隐喻,面对血雨腥风的战场,没有人能够掌握历史的航船,即便站在历史的前端,也无法把控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样的视觉表达上给人非常深刻的感触。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影片呈现的历史观很宏大,对历史人物没有明显褒贬,对国民党的选择比较尊重,对国共两党价值观的选择也给予了高度的宽容。
影片尊重史实,牢牢抓住了叙事主线。在刻画领袖的情感时非常细腻,用细节让观众近距离了解伟人,比如毛泽东与妻儿告别时的恋恋不舍,让人物有血有肉也体现了剧本的文学性。
这部《建军大业》和之前两部相比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有以下三点:
一是人物,《建军大业》用了俊朗的年轻演员诠释革命者与反革命者,这是整体化的策略。人物不是按照既定的历史地位,而是按照色彩类型来塑造。
二是在情节上的改进,通过历史写青春片,在真实的历史里面演绎青春,不在延续之前的傻白甜特点,很热血也很正能量。
三是叙事结构的变化,如此多的人物,叙事难度非常高,但该片还是摒弃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工整,文戏武戏分配详略得当,相得益彰。《建军大业》有很多战争场面带给观众冲击力,这就是所谓的强叙事,这是迎合当下观众观影习惯。尤其是《建军大业》中既有领导人的运筹帷幄,也有小人物的故事细节,带给观众很好的观影体验。
所以说从《建国大业》到《建军大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家国情怀在“建国三部曲”中都得到了展现,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国一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呈现方式,我们期待一直有这样的好剧出现。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