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2-21 09:36:02
作者:堂吉伟德
今年46岁的陈永焕,来自江苏省扬州市下辖的高邮市马棚乡。如果不是因为新房乔迁,他大概不会这么早回到家乡。从20岁起,他便出门打工。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越南,陈永焕跟着制造业转移的步伐,被全球化推着向前走。陈永焕说,他目前走过的地方,见过的变化,“比家里几辈人加起来还多。”这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故事,是一代人的芳华岁月。(2月20日《新京报》)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电影《芳华》让观者都生出无限感慨,曾经的经历者,有似曾相识的代入感;而未曾经历之人,也能从别人的故事和他人的经历中去反照自己。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各有各的不同。个体的经历,或许有过程上的不同,但经验与教训、感悟与感慨,实则有着相通之处。形而上者谓之为道,当个体的经历和体验,升华成对理和义的理解,则会成之为道。
大道至简,所以才有了心灵的相通和灵魂的相融。第一代打工者,是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经历者。他们比之于第二代、第三代,看到的更多,经历的更多。“走过的地方,见过的变化,比家里几辈人加起来还多。”这是他们的幸运,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从南渡到北归,从国内到国外,产业的转移的全球化的推进,加速着他们的流动,促进着他们的改变,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同频共振,个体的变化也与时事的变迁同步推进。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其赋予了我们更广的空间,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但也给了我们更多的困惑,更大的挑战,更难的选择。第一代打工者们是否如整个社会转型的逆势一样,正面临着转型升级之苦,他们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对现状又有着重重的忧虑,对前景与未来又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奋斗了一生,或许就如同46岁的陈永焕一样,“再干几年就叶落归根”。
从广东到昆山,从国内到越南,及至家族随着打工而四散飘流,家庭结构被不断的分解和分割,每个人都如同社会机器中的一个部件,构成了庞大的机体并支撑着其运转。与之相随,则是传统熟人社会的解构,农村的空心化和新型城市人的成长,作为改革冲击最大的一个群体,第一代打工者不停流动而漂泊的人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方向却始终未曾改变。
如同这个国家的发展,有曲折也有波折,却始终呈现出螺旋向上的趋势。个体与整体的结合,如此紧密、生动而重要,个体的感悟也如此的统一、协调而默契。有进步,也有问题,有巨变,也有顽症。“每年回到家里,见到女儿只会笑,但‘确实不知道说什么’。”这是交流上的障碍,但也是亲情上的割裂,揆诸于整个社会,就是人情的冷漠,道德的滑落和伦理的丧失,抑郁、焦躁、失落、彷徨、恐惧等,则成为群体表现和社会病灶,“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内心却越来越空虚”则成为全民之问。
我们将之称为现代人的迷失,有情感、方向、信念、信仰等方面,都不同程度遭遇着危机。那些曾有的价值、坚持、理念、追求,到现在似乎成为一种巨大的负担,让人有无所适从之感。比如,诚信的美德何以变现成财富,并成为一种社会鲜明的导向,在时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代打工者在外部转型升级的冲击下,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既是个体的思考,也是整个社会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样的困境。
他人即自己,别人不同是自己不同的影子。第一代打工者的“芳华”,是一代人、一群人和每个人的际遇。欣慰他们的成功,洞悉他们的要求,掌握他们的动向,解决他们的困难,才能更好的促成群体和解和社会和谐,并助推社会真正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社会进步的目标是为了人,社会的发展有转型升级之苦,有方向定位之难,于个体又何尝不同如此?不放过每一个人,才能让鲜活的生命更加生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更有张力与活力。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