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5-16 15:26:05
作者:梁江涛
《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最近刊发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基层干部在微信中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将“现代办公条件”称为基层干部的“坑”,应该不算夸张。(5月16日 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给政府部门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政府面向基层,搞好公共服务,落实好重大改革举措,必须创新方式,与公众加强互动,通过留言、上传信息等方式展开交流,答疑解惑,广接地气,提升公共服务与深入改革的效率,增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
不仅如此,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等,已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部门必须拥有的阵地。公众通过开通手机app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微信公众号,就能足不出户获取各种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政策和动态信息,不少事情可以不用跑腿,在网上就能办得妥妥的。
但值得警觉的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微信工作群等网络平台的过度使用,甚至出现滥用和依赖症,这是“电子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变种的典型症候。曾几何时,政府公共服务的热线电话,流于形式,模式固化。同样,对“微信工作群”的依赖,使得干部拿着手机与民众交流,微信工作群太多,应接不暇,久而久之,官话套话加上公式化,公众对此不再看好,政府公信力大受伤害。
有个典型的例子,干部下乡搞扶贫,所谓“工作留痕”,异化为锁定位置、网上签到、找贫困户合影、上传照片和有关材料,这几个完全拜托手机操作的程序走下来,这一程扶贫就算完事了。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工作,要走心,要务实,不是微信群所能大包大揽的。深入基层不仅要让群众见到大活人,而且要让群众见到干部在干实事,这才是真正的“工作留痕”。
今年春节期间,有位省级机关回家过节的年轻公务员告诉我,省里搞了个“乡情微调研”活动,让他们在春节期间到基层搞一次调研。他请我帮他联系几位农民,好去当面搞调查。我说,不需要跑到乡下去,给你几个乡下亲戚的微信号就行了!他坚持要下乡,于是我就和他一起到乡间走访了好几位老农民。结果,这位公务员深入了解到农村留守老人的一些困惑与难题,并就如何破解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写成一篇调研报告,回去交卷后受到领导的表扬。
总之,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微信归微信,真人归真人,既不要因为出现了“微信”就否定电子网络运用到政府工作中的作用,又不能完全依赖电子政务,荒废了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零距离地掌握实情,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将基层干部从微信工作群中解放出来,需要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与问责制度的跟进。惟有此,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做到抓铁留印,踏石留痕。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