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5-18 17:13:05
△女大学生资助贫困生 其父化名爆料:希望社会接力(资料图)
作者:佘宗明
在“助人为祸”不少见、“好人难做”动辄被奉作信条的当下,有些与诈骗、碰瓷之恶和看客式冷漠背道而驰的暖新闻,总能让人看罢胸口微颤:比如,在成都上学的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做了擦皮鞋、卖废纸等10多份兼职,把挣来的钱资助父亲班里的几名贫困生读完初中,三年捐了两万,自己却俭省度日;又比如,湖北大学一群毕业生,毕业聚餐以一份盒饭做散伙饭,一瓶矿泉水代替离别酒,用一场座谈会庆祝毕业,就为了把省下来的开销捐给班上一位患重病住院的同学。
都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善本质上就是一场发于心系于行的抵达。而善果往往也会呈现“渡人亦会渡己”的双向反馈特征。贫困女大学生汤丽莎“穷亦不独善其身”,仍然做着兼职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一群毕业生没有在觥筹交错中感慨“不诉离殇”,而是用一场特殊“散伙饭”帮助患病的同学,都是背着爱的行囊跋涉于道德之途,到头来,也是用嘉言懿行成全了自身的“境界诉求”。
乍看上去,他们的善举是涓涓细流——就在5月17日,福布斯发布了2017年中国慈善榜,此次上榜的100位企业家(企业)现金捐赠总额为103.8亿元,这些人的行善秉承的是“一掷千金”风格。但慈善从来“不择细流,不拒细壤”。“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盛筵”,善最好的度量衡也永远在于善心。
也是这两天,阿里在2017财年第四财季财报中披露了很多慈善大数据,数据显示,2017财年,阿里巴巴平台和蚂蚁金服平台共推动社会公众47亿人次参与公益,累计3亿多用户、178万多卖家通过其平台参与,最终通过平台公益的方式和集团公益基金总共实现捐赠善款7.3亿元(含用户通过其平台累计捐赠5.7亿元,阿里公益基金实现捐赠支出1.6亿元)。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慈善本就该集众人之力,解困者之患。而集结众力,本就包含了“各尽责任、各显担当”之意:对个人而言,从事公益是善,捐点零钱衣物也是善;对企业来说,善可以是公益基金化运作,也可以是搭建公益平台、创立公益模式。
就此看,汤丽莎做兼职赚钱资助贫困孩子的善举弥足珍贵,数亿位用户通过多个平台参与公益也难能可贵;邓飞和慈善机构发起的“免费午餐”行动是种德业,而像阿里等企业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创立的公益模式——如“公益宝贝计划”、打拐团圆系统之类,同样善莫大焉。如今已有人接棒汤丽莎搞资助,汤丽莎本人也被阿里“天天正能量”奖励,这也是善的传递与接力。
善,不是谁的“专利”;善,总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但置于现实语境中,善,也总跟扰攘舆情、复杂的是非判断千缠百绕。
时下,人们的朋友圈里盘踞着两股势力:正能量鸡汤,透着“丧文化”味道的毒鸡汤。前者能把什么都能变成熬制鸡汤的食材,其鸡汤制作流水线不会放过任何跟“善”有关的、柔软的东西,但经过一番加工后端上的鸡汤,总让人觉得腻口;后者则习惯用毒鸡汤消解鸡汤,但消解鸡汤的同时也容易陷入生活虚无主义,把善、公益、情怀、理想等一块给消解了,似乎“诗和远方”应被嘲笑,“眼前的苟且”才是价值正确,公益与温情都是虚妄的,“各人自扫门前雪”才是硬道理。
在此背景下,做慈善不是容易跟“作秀说”“炒作论”联系在一起,就是容易被鸡汤或毒鸡汤给毁掉。很多人宁愿钻进“躲避崇高”的壳里,也不愿去躬行善举。
而能消解对“善”的污名的,只能是善本身。真正意义上的善,内核也是鸡汤之“腻”无法遮蔽的,它不会跟鸡汤画等号,却自带刺穿鸡汤的真。像汤丽莎的善举,就有着刺穿鸡汤的穿透力:做10多份兼职捐助其他贫困孩子的善举,很朴实也很真切,而非粉饰或包装出来的。本质上,这也是源于德行层面向上的自觉追求。也正是这种真实可感的善,能够感染和激励更多人向善,也让部分人摒弃一边感慨道德滑坡一边“顺坡而下”的犬儒心态。
善不是鸡汤能毁掉的。我们内心的柔软处每次被善击中,都表明我们内心受到了感召,这是鸡汤无法抹杀的,也是这个社会上趋善者总不乏其人的重要缘由。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