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9-27 18:32:09
作者:胡春雨
身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觉不出济南的土,脸上永远挂着土著居民特有的自豪:“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从大唐杜甫的“海右此亭古”,到晚清刘鹗的《老残游记》,济南人与生俱来的自豪,源自这方水土的灵秀,自古数不清的家珍,藏在心底。
曾几何时,走出中学的校门,外地的同学多了起来,闲谈期间,同学们说起来到济南的感受,总弹着一个调子:太乱、太脏、太差。十几年下来,这些话成了忘不掉的记忆,只是在城市前行的大路上,又添了不少“堵”。于是成为济南人的市民们,也凑在一起编出各种段子,总之离不开济南的乡土气息,或者干脆把光着膀子练地摊、擦着肥皂扎猛子,当做泉城的新文化特色。
但我不这样认为。记得有一年在青岛,被海滨城市的魅力所征服,自觉我们的城市相形见绌。可当回到济南的泉水之畔,徜徉亭台楼榭之间,我相信济南才是最美的。因为,海岸自有十万八千里,名泉只有七十二。济南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着浸入骨髓的诗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没有哪座城市注定最美,没有哪座名城注定落伍,美好的生活,需要它的人民凝聚心力,共同追求。回顾济南的城建史,在北宋济南号称“齐州”的时代,曾是个湖泉泛滥为害的城市。经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主持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正是湖泉之韵,洗濯了城市的品质。
洪武时代的大明府城,晚清时代的自开商埠,使济南在古典时代创造了耀眼的辉煌,在近代化的征程中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现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整个国家正向着现代化阔步前进,城市文明的高度发展,必然是其中的集中体现。小康怎么样,先要看城乡。作为华北重镇、齐鲁雄都的济南,在现代城市文明的进程中,岂能悠游永日、自甘落后?城市文明,应当载的下民生的全面发展,赶的上时代的前行脚步。创城,便应是这样一场跨越的自我修行。
圣人云:“先难而后获”。到处乱搭乱建,种种街头乱象,与城市文明格格不入,与文化名城南辕北辙,带不来城市生活的品 质,只是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城市生态。若干年下来,这些城市的疤痕随着城市的成长而滋长,这些城市的泥垢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沉积。
一旦重症猛药、痛下决心,譬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政府忙的不亦乐乎,民众难免颇不适应。远的不说,过去上班途中可以随遇而安的地摊,现在已被纷纷清理——吃饭不如过去方便了,相应的就业需要另辟途径,手心手背,都有感受。可是,从来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收获,从来没有不付出艰辛的跨越,除了安固习常的天性,人民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化城市,提升品质,塑造文明:这应是创城的最大共识和共同利益之所在。
吃罢晚饭,踱入一家熟悉的理发馆,难得看到小老板,正在无所事事的玩手机。抬起头来,略带忧色的说道:“一创城,顾客少的多了,你不觉得街上的人少了不少吗?可是也没办法,济南总不能老是像个农村,总得发展,总得有个过程吧!”藏身市井的舍得智慧。
类似的说法,已不是第一次听到,有牢骚,有认同,有期待。一座名城,还是抬起眼睛向远处看,相信我们正经历着现代济南,美丽蝶变的阵痛之中。四个中心的建设、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的跨越、新旧动能的转换,济南的城市发展有很多重头戏,又是一盘棋。清理城市积弊,洗濯城市积尘,所以除旧布新,行稳致远,便是其中的一步棋。
(作者为专栏作家,文化学者,律师)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