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9-23 10:28:09
作者:刘天放
近日,微博上几张贵州大学老师带着年迈母亲上课的照片引起热议。照片中,老人坐在教室的后排,时而打盹儿,时而看着前方。老师在讲台授课,学生像往常一样正常听讲,似乎没有被老人影响。记者了解到,这位老师是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鸣,照片中的老人,正是他85岁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目前只认识自己的儿子,并且对儿子寸步不离。(9月22日北京青年报)
胡鸣老师每次都带着患老年痴呆的八旬老母进教室里上课,令人钦佩,感到暖心。虽然他自己也已是即将退休的人了,他的行为当然令人欣慰乃至感动。而胡老师的学生也对他带八旬老母进教室上课给予了最大的宽容,还报以掌声。学校的态度当然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一方面,胡老师的家庭情况特殊,他99%的时间都要陪在母亲身边,形影不离,离开了就存在危险。而另一方面,这毕竟是课堂,站在学校的角度,当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反对”。
像胡老师这样“带病母(父)”或上课或上学的人,媒体时有报道。如今年初就有报道称,成都的大学新生刘琳,就带着93岁高龄的老奶奶上大学。其实,只要上网搜一搜,“带病母(父)”上大学,或“带奶奶”上学上班之类的消息有很多。这些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学生,或是像胡鸣这样的老师,他们既有认真学习或勤奋工作的态度,又有孝老敬亲的行为,实乃社会正能量。他们也可被视“道德楷模”,因为从他们身上体现的不仅是人间大爱,更有为家庭和社会的主动担当。
然而,如果“带×”上课或上学成为常态,毕竟不是办法。这种现象多了,肯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或工作,也会给他人带来不便。而胡鸣老师面临的问题,恐怕也是其他人都有可能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在赞誉胡老师的同时,还必须思考如何帮助这类特殊家庭摆脱困境,使他们都能在减轻负担的条件下集中精力工作或学习,这才是当务之急。一边是患病的老母亲,一边是课堂,虽然胡老师始终是一位为人师表,教学上精益求精的老师,但他面对身患重病的母亲,想要做到工作不分心也是勉为其难,其他“带×”上课或上学的人也是如此。
由是,我们在理解和赞誉胡老师的同时,也要想尽办法,去帮助这些特殊家庭摆脱困境。胡老师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可即便如此,这漫长的两年人仍需要他带病母上课。而对有类似家庭状况的其他人来说,如果继续下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试想,就是这些有孝心之人使尽“洪荒之力”又能撑多久?如此重负必然影响工作或学习。而此时,在养老体系的完善、大病服务的覆盖,以及对此的政策性保障、社会力量的救助等,就必须及时跟上。而要想彻底解决这些难题,只有从制度设计入手,形成多元的包括养老、医疗、救助体系,才能使像胡老师这样的人拜托束缚,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也才会使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像胡鸣老师这样的特殊家庭,想必还有很多,因此,胡老师无奈带病母上课的尴尬,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们一定要在工作、学业与照顾患病家人之间,达成一个默契,而只有把存在的难题解决了,才能达到工作和生活的理想状态。构建幸福、和谐、文明的社会,就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快乐自如地学习、轻松无忧地生活。由此,我们感动于胡老师带病母上课的同时,还必须想办法把像他这样的人从重负中“解放”出来,要在制度保障方面为这样的群体做些什么,以使每个人都能安心工作、快乐生活。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