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1-28 09:39:11
作者:朱永华
11月21日,凯旋后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代表团在分散一个月之后,又在北京集中了,参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的隆重表彰大会。国家对金牌选手奖励人民币30万元、银牌获奖者奖励18万元、铜牌奖励12万元、优胜奖奖励5万元,且全部奖金均为“免税”,不仅如此,获奖者还将由地方人社部门给予相应职称;同时,对技术指导专家组(含技术指导专家、教练和翻译)给予相应的奖励。(11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获得一项技能“世赛”奖牌,伴随而来的就是奖金、户口、职称、待遇和各种荣誉,对这些来自普通甚至贫困家庭的职业院校学生或是一线技能员工,则意味着一夜之间命运发生巨大改变,就连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的北京户口,也会向这些技能奖牌获得者敞开。技能英才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
坊间有句老话: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一线生产岗位上的技能员工成百上千万,他们在尽责流汗向市场奉献出“中国制造”的同时,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值得尊重和既普通又伟大的劳动者。然不能不承认的是,由于技能员工岗位普通,收入一般且晋升渠道相对较窄,再加上是集脑力与体力为一身的工作,相对艰苦,长期以来并不为人们所青睐。而专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常常也只是农家子弟甚至贫困家庭学子的“乐园”。技术院校学生就业不愁,却不受社会“待见”,甚至还会被一些人视为“没出息”,期关键问题就在激励措施不够,让技能人才难以看到奔向顶峰的目标。
国家这次重奖参加技能世赛凯旋的选手,各地方政府虽然奖励标准有差异,但相对去年和过去,却均有了大幅提高,尤其是媒体的充分报道,让整个社会看到,即便是最普通岗位的技能员工,只要将技能发挥到极致,不仅同样可以成为世人仰慕的“明星”,更可以比肩奥运冠军,这不只是让技术学院学生和技能岗位员工看到成长的目标,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更彰显国家和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极大尊重。对倡导“工匠精神”无疑更具推动作用。
笔者非常赞同几位人力资源部门领导对重奖技能选手的态度,通过重奖发挥出的“杆杆效应”来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促进技能人才事业发展,让技能冠军家喻户晓,主动向社会释放出尊重技能人才的强烈信号,吸引更多人致力于技术的精益求精,促进更多技术院校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让专研技术和创新创造在我们的社会蔚然成风,让全社会和每个家庭都能看见和感受到,凭技术不仅可以“吃饭”,更可以成就梦想,这对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乃至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显然更具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平心而论,尽管每位在技能“世赛”上获得金牌的选手,全国、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看似“巨额”,但与奥运冠军相比,显然还是“小巫见大巫”,在笔者看来,技能“世赛”金牌,不只是像奥运冠军那样“为国争光”,更能为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出最直接的重要作用,相比起奥运冠军,技能“世赛”金牌获得者的奖金不是太多而是相对降低,与技能“世赛”金牌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成效并不成比例,因此,对于技能冠军的奖励,还需要增加分量,不仅要敢超奥运冠军,更要让社会人人“心动”,通过重奖来激励更多技能精英的涌现,“奖”出国际市场更多一流匠心的“中国制造”。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