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3-27 11:06:03
作者:刘天放
近日,北京29所高职院校发布自主招生计划,部分学校新增或撤销专业,并调整专业设置,使其更贴近北京功能定位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同时,全国两会期间,职业教育再度成为热议话题,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双向驱动下,职业教育是否迎来春天?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职业教育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新选择?就业好、招生难,职业教育到底“差”在哪?(3月26日《新京报 》)
众所周知,在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哪怕就业再好,在很多国人的心里仍是工人、打工者、卖力气者乃至低收入者。即便有些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收入并不算低,可仍被视为“蓝领”。而蓝领非脑力劳动者,这种“身份论”观念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时期内改变。社会上流传的某些“金蓝领”的收入碾压“白领”,如贴瓷砖一年能挣20万之类,当属个案,当技工“风光”的共识,并没有达成。
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好,但招生难,可“就业好”的后面还有一个“收入普遍较低”的问题,这才是“招生难”的关键。即便是有些毕业生就业后工资也不算低,但社会地位,尤其是工作的辛苦程度,远非“白领”所能及。而在所有对技工职业不认同的偏见中,工资普遍较低,即是问题的核心。
近年来,国内总媒体在报道一些发达国家技工的薪酬待遇高。如德国,很多技工的薪酬比大学教授还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颜辉认为,待遇低是导致我国技术工人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他考察发现,牛津大学一名普通教授月工资约3000英镑,而当地一名卡车司机的月收入是4000英镑。不止是卡车司机,当地蓝领和白领之间收入差距很小,有的蓝领收入甚至超过白领。
而为何要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工,就因为重要,职业教育中有可能培养出未来的“大国工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年初,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传来好消息: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中央表态了,今后“技术蓝领”会更吃香,这当然是一条利好消息。
然而,如何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使其成为理想中的“金蓝领”,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机制,尚停留在倡导个人层面的敬业精神,以及宣传引导等上,并没有让人们感受到当技工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在我国,也并不是没有技工等级的评聘体系,如就有“高级技师”这样的职称。不过,当上高级技师,就是工人通道的最顶端了,横向比较大概与高级工程师地位差不多,可遇上却差了很多。因此,若想破解“招生难”,就必须提升技工等级评聘体系。
目前,职工收入分配结构有些不合理,技能要素占工资收入分配的权重过小。一般情况下,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远低于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其技能价值未得到应有的体现。而要尊重技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要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环境。若想改变社会轻视技术工人的陈旧观念,首先就要让技术工人的收入体面起来。
对此,企业必须建立技能员工晋升体系,探索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到技术专家的职工职业等级评聘体系和薪酬体系,以最终形成技术工人提升技能的激励机制。由此,职业教育招生难就将被破解,一个尊重技工、争当技工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