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2-14 21:07:02
作者:刘天放
《人民日报》《零农药零化肥、好景观高附加,废弃大棚玩出生态农业新花样——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探路供给侧·回乡看“三农”)》一文,关注山东烟台艾维农园生态农业新模式,鱼菜共生、气雾栽培、无土栽培、种养结合,成功实践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2月13日《人民日报》)
原来面朝黄土种植小麦或玉米,后来火过的蔬菜大棚,现已没有多少人重视了,反倒是在原来的地方搞起了无土栽培,使这里的生态农业搞得红红火火。正是像“艾维农园”这样的生态农业,推动了烟台生态农业新模式的发展和转变。在常人听起来复杂难懂的鱼菜共生、气雾栽培、无土栽培等的成功实践,为烟台生态农业的发展插上了绿色翅膀,也使烟台在此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
然而,发展生态农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与一般性农业生产方式有很大不同,其中,最难的就是要掌握先进技术,即便多次试验不成功,也不能气馁,而是要有科学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百折不挠精神。烟台的做法是,一切从零开始,引进先进模式,一点一滴地总结经验,失败了不怕,要有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的勇气。记者在走访中,看到的处处是百花飘香、鱼菜共生、枝繁叶茂、潺潺流水、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的氧吧般生态园。
生态农业带来的不仅是商机,还可以给更多的人普及科学常识,使人们养成生态环保理念,受到绿色发展的熏陶。此外,这种模式一旦成型,形成规模,就不仅限于农业,还可以变成集农业、旅游、科普、餐饮、文化等多重形式,形成理念和模式加以推广,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产品,为人们普及了科学知识,更能让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的农民们腰包鼓起来。
目前,烟台在绿色农业上已走在了前列,像报道中的这类绿色生态园还有很多,虽然名称不同,如生态园、有机菜园、绿色农庄等,但起到的作用都大同小异,正在烟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不仅为烟台的农业带来生机,提高了农民收入,更为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效生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同时,利用“旅游 ”“生态 ”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深入到了农村,而让一部分人走生态农业之路,就可视为农村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向。
生态农业还可以为脱贫攻坚助力。据去年12月5日胶东在线报道,昆嵛山保护区为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从去年开始,就创新组织开展了爱心助农活动,采取线上与线下并行的方式,为特色生态农业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将产品所销售金额100%返还昆嵛山农民,为推广生态品牌提供平台。这就是政府在绿色食品和农民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打青山绿水牌,唱生态农业戏,是因地制宜探索释放生态红利、分享绿色福利的生态农业发展新路。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现已成为不少地方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开拓农业新领域的一个方向,而烟台就此走在了前列。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农产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等等。去年11月1日至3日,全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班就是在烟台举办的。这也说明烟台的生态农业已经名声在外。“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意义重大,是落实五大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的迫切需要。”
生态农业是新常态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烟台作为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食品名城、全国最大的绿色农业示范区,是全国范围内较早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经过多年辛勤努力,烟台的生态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要注意其中的困难和问题。而无论如何,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无疑正确。由此,烟台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做法得到《人民日报》关注不是偶然,而是长期以来重视此项工作结出的硕果,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成果。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