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3-09 10:34:03
【全国两会地方谈】
作者:孔德柱
3月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脱贫攻坚回应中外记者一系列提问,困难多、难度大,应该如何面对?“正因为有困难、有问题、有挑战,才叫攻坚战。全党全社会动员,合力攻坚。通过解决最难的问题,倒逼最不发达地区发展起来,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意义非常伟大。”(3月8日 《人民日报》)
又是一年两会时,每年两会都会产生很多热词,诸如“中国故事”、“一带一路”、“民法总则”、“双一流大学等等。但是对不少还在贫困中生活的人们来说,答案毫无疑问,一定是关乎切身利益的“脱贫攻坚”。古往今来,消除贫困是第一民生工程,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截至目前中国有贫困人口4000多万,要想在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年脱贫的人口都达到千万,贫困发生率更是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6年的4.5%。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要直面问题。个别贫困地区,面对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越来越难打的“攻坚战”,滋生了畏难情绪,动起了“歪脑筋”,因为要求严就搞“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因为工作艰苦就搞“形式主义”“花拳绣腿”。这种脱离实际的“注水扶贫”不但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背道而驰,还会败坏脱贫风气,凉了贫困群众的心。
要知道,脱贫攻坚的“时间表”和“任务数”是立足中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过反复研究,充分酝酿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科学合理化目标。虽说时间紧任务重,但并非“遥不可及,不能实现”。越是有挑战的“脱贫攻坚”越有实现的价值。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事艰而乱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强调,下了决心,找到了路子,就有办法,大家还是要有信心。
作为肩负脱贫任务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增强政治责任心、历史使命感、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夯实脱贫摘帽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坚决克服畏难情绪、抱怨情绪,既不能“留锅底”,也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要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立足本地区客观实际,紧扣时间任务,突出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因需施策、不再反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打好“攻坚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合力攻坚,汇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为脱贫工程提质增效;贫困户本身也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我要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寻求脱贫之策、致富之方,激活“造血”功能,提高自我发展致富的能力。
风正好扬帆,脱贫正当时。相信中华民族只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奋力作为、攻坚克难,一定会“蹄疾”而“步稳”、保质保量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