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1-31 11:25:01
作者:邓海建
特大假冒lv皮料生产案、微商微整形假药案、假冒汽车配件案……1月29日,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对外公布了2017年十大典型打假案件。据此前发布的《2017年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年度报告》披露,2017年全年,阿里巴巴累计向全国公安机关推送远超5万元起刑点的涉假线索1910条,捣毁窝点数1328个,涉案金额约43亿元。(1月30日 中国新闻网)
假货如过街老鼠,谣言如佛系青蛙。
2017年以来,“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成为社会共识;甚至在日前《人物》杂志的年度面孔评选中,阿里打假掌舵人郑俊芳也因此获选“年度创变面孔”称号。然而,微信等网络空间的花式谣言呢?pgone事件衍生版之“紫光阁地沟油事件”,算是把热搜榜的真面目,以冷笑话的姿态摊开在众人面前;此后,有着80余年历史的世界杯迎来“第一杯奶”——蒙牛正式成为2018年世界杯全球官方赞助商。“巧合”的是,一则六、七年前的陈旧谣言又咸鱼翻身。
叫人惶惑的是,假货这件事,有消费者盯着,有莫名其妙的“黑名市场”煽风点火着;但网谣这件事,就像那只爆款的“旅行青蛙”,你永远不清楚它什么时候回来,也永远搞不懂它什么时候消失。一切随机,一切随缘,一切像是没有主动权的概率事件。
有些数字,并非虚拟。比如网络犯罪每年以30%以上速度增长,比如互联网行业黑灰产业从业人员已经超过40万。提到网络谣言,我们自然会想到宗庆后的那句哀怨,“我们其他没有什么困难,最大的困难是网络谣言给我们造成的。”提到网络谣言,我们也会想起塑料紫菜事件后破产农户们绝望又无奈的脸。网络谣言,已经到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又无法无天的地步。
食品安全上,它会无中生有;虐童事件上,它要伤口撒盐;健康常识上,它要胡说八道;交通事故上,它要血腥泼墨……辟谣小秘书也努力过了,公共素养也在科普着,问题是,效用并不明显。
这些年,我们对网络谣言的治理认知,经历了几个过程:一开始,我们以为“谣言止于智者”,鼓励大家练就火眼金睛的本领,让散户自己去抗击网络谣言;后来说“谣言止于治”,患上了立法依赖症,总指望着靠法律制度能一劳永逸地让网络世界清朗起来。最后,我们才发现,平台治理是网谣根治的第一步,离开互联网企业的自觉自律,隔靴搔痒的抗击,要么是蜻蜓点水,要么是形式主义。因此,有人说,不妨建议腾讯治谣pk阿里打假。这话虽有点隔岸观火的况味,却也并非毫无道理。
假货能打,谣言好治:这是社会与时代的共识。前几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就网络安全问题专题作出部署,提出坚决打掉网络黑灰产业链,严肃查处为网络犯罪提供服务的企业、平台;而在遥远的德国,经历近3年讨论、草案酝酿及最终批准后,德国《社交媒体管理法》今年正式施行,对脸书、推特等在德提供内容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一句话,先把平台和企业治好了,假货和网谣才能断了后路、灭了退路。
天下无假、天下无谣——网络世界的风清气朗,先从自理门户开始吧!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