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8-07-16 09:54:07
作者:王言虎
近日,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一段讲话引起热议。他讲到,要从很长的时间轴来看科学家讲的话,不能计较所有内容都是否具有现实性意义。“如果我们狭隘地看问题,人类怎么探索前进?”他还以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为例表示要对科学家多宽容,“汪建是个有争议的神人,不知他说的话会不会有下一个突破呢?我们不妨宽容一些。”
确实,这些年随着华大基因的崛起,与荣誉相伴,其也始终面临一些争议。争议的大端在于,华大及其创始人对外传递的“让所有人都能够长生不老”、“活到100岁”等概念,似乎过于玄乎,无法让人信服。甚至在一些人看来,这就是要向公众收割智商税。
但正如任正非所说的,“很多科学家讲的是鬼话,全世界能听懂的没有几个人,古时候有千里眼、顺风耳,不都实现了吗?”所以,现在断言人类不可能通过基因技术实现长命百岁,为时过早。
说华大忽悠的人可能已经落伍了。现在国际上就有一个专门学科,叫长生学。所谓长生学,是研究人类在宇宙中如何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学科,细分领域有再生与替代科学,基因修复学,冷冻休眠学,永生社会学等。研究长生不老,已经是一个系统学问。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指出,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具有“神性”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帮人类延长寿命,这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终极诉求,从未停止。而华大现在所做的努力,正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近来有一种论调认为,一些父母正是相信了华大的无创dna检测,才生出了缺陷儿。但实际上,无创dna检测也只是一个或然率的检测,并不能完全保证新生儿没有缺陷。
根据牛津大学临床神经学博士史宇航的分析:无创产前检测主要是筛查因染色体数量异常而导致的疾病,比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等,而有孕妇的小孩出生伴随着“13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症”、“脑发育不良”、“虹膜缺损”等一系列缺陷和疾病,这都不是无创产前检测所对应的检测范围。
平心而论,基因检测技术现在来看还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成长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必然面临一些复杂问题,甚至要走一些弯路。华大当然也不能例外。它的研究领域因为涉及公众健康,来自外界的监督也是其必须要承受的。但监督不是凭空质疑,更不是以道德大棒相裹挟。
7月10日,华大集团于深圳国家基因库举办了媒体open-day活动,就回应了诸多质疑,譬如,执行副总裁朱岩梅就董事长汪建提出的“员工中不允许有出生缺陷、不允许患心脑血管疾病、要求员工活到100岁”等话题做出解读,表示,这句话其实更主要指公司文化,“华大为每位员工都提供了非常丰盛的健康福利和激励,同时也要求员工首先学会自律。
管理不好自己的身体,也不可能管理好团队。”首席执行官徐讯也就华大近日与南京昌健誉嘉的纠纷风波做出澄清与说明,展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华大形象。
事实上,尽管外界对华大存在质疑与误解,这都不能忽视华大在生物科技方面的成就。比如华大检测团队测出了第一个蒙古人种基因组,与袁隆平团队共同完成籼稻基因组测序,在胎儿基因筛查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这主要得益于它有一支经验丰富且兼具科研、技术和产业的精英队伍。据了解,目前,华大凝聚了一支超过2000人的科研团队,华大员工平均年龄30岁,其中包括一批具备生物信息能力、尖端生物仪器研发、基因实验室管理、基因产业推广应用的核心人才。
人才是技术进步的根本。或许在基因检测上,在延长人类的寿命上,国内的生物科学机构要不断试错,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尽管,现在长命百岁看起来像是忽悠,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可逆,科学研究的进步无法阻挡。时间,才是检验以华大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公司的唯一标尺。
任正非的说法没错,只有将一件事物放在历史长河中,才能判断,它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现在一切的不看好与妄言,可能都会被未来的现实所打脸。基因检测是伟大的技术发明,我们应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它。这不是要排斥来自政府与社会的监督,而是说,用一种大视野来看待新事物,我们才可能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