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6-11-26 08:17:11
作者:关育兵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的研究发现,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妈妈是孩子空闲时主要陪伴对象。“据2005 年的调查,对“90后”来说,第一位陪伴他们的是同龄伙伴。而据2015年的调查,父母陪伴的比例上升了。这就像硬币的两面,有更多亲子时间,但“00后”缺少玩伴,更多的是爸爸妈妈陪他们玩。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更需要同龄的玩伴。(11月24日《中山日报》)
00后的孩子是怎样的生存状态?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会长王晓君用“三独”来概括,即孩子“独生”,家长“独养”、“独教”。由此说孩子们在孤独成长,似乎是一个伪命题。调查表明,父母陪伴孩子的比例上升了,孩子拥有了更多亲子时间。不仅如此,研究发现,孩子愿意与父母说心里话,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家长,还有半数孩子认为家长还是很理解他们的,这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显然是利好的。更值得欣喜的是,父母的教养行为更文明,不打孩子的比例大幅上升,达到了46.7%,而且父母经常听取孩子意见的比例更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父母陪伴孩子的比例上升,有了更多亲子时间,这是教育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与父母教育观念的转变紧密相连,他们意识到了亲子时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与孩子平等的观念也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意见;客观上也与孩子“独生”有莫大的关系——关注点减少了,关注的时间就必然会增加。无论什么原因,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有益的——只有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但就此说孩子成长不孤独,却并不恰当。孤单的概念总是相对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曾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老妇人安恩带奶牛到集市的原因,是因为“这头奶牛太孤单了!”“我的小村庄上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奶牛需要同类的交流,孩子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同类的交流。这个同类,不仅指父母,更指同龄玩伴。
孩子通过伙伴交往形成的人生经验,是成人陪同无法替代的。父母陪孩子玩时,多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唯一被宠爱的角色;而与伙伴玩耍时,则会自然形成“领袖”和“小跟班”,孩子能从中或努力争取话语权或配合“听命令”,获得快乐体验,这种“交往格局”是成人陪伴无法获得的。而且,成人陪孩子,很多时候会附带“寓教于乐”的功利目的,而小伙伴一起,则更容易获得纯粹的快乐,彻底放松身心。
由此可见,没有同龄玩伴的童年是另一种孤独。这种孤独,会让孩子的成长缺少一些钙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