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08-02 00:03:08
作者:朱永华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3人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所迷惑,62.7%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多与老人沟通,消除沟通障碍。(8月1日《中国青年报》)
这组数据非但没有让人感到任何意外,笔者更相信其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现实中的老年群体尤其是城市具有固定养老收入的“空巢老人”,常常成为养生保健类骗局的围堵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观念的进步,很多老人由于子女多不在身边,在成为事实“空巢老人”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的养老保健和生活品质,再加上缺少子女爱身边陪伴,更经不住年轻营销人员大打亲情营销的“套路”诱惑,往往不由自主的就会上当受骗。实际上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这还只是子女知道的并且是老人承认的受骗数据,不少老人在受骗上当之后,往往还会在子女面前故意隐瞒,如果算上这部分“死不认账”的受骗者,比例恐怕还要提高不少。
老人为什么容易受骗,又为什么会成为养生保健类骗局“不约而同”的围堵目标,除了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轻人、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对信息分辨能力不够等原因,容易被动误入不法分子设置的圈套之外,更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主动性受骗上当甚至明知是当也愿意上的“奇葩”现象。
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这样一则案例:一位名叫黄秀兰的退休女教授,平时不仅对保健品一直持有排斥态度,更被誉为“保健品斗士”并多次举办讲座,教育老人不要上养生保健类骗局的当,但在生病无人照顾的时候,最让她怀念的却恰恰是几位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并给她沏茶倒水洗衣服的保健品推销员。为了能让这些保健品营销员经常上门陪伴,退休几年间,女教授居然从这几位营销员手中主动购买了40多万元的保健品,每天口服的保健品也从4种慢慢变成了10种,尽管服用这些保健品没有对她的身体有任何改善,出于“感动”,她依然非常理性的矜持“上当”。
其实,上了年纪的老人,无论积蓄多少和如何看重养生保健,对花钱都普遍较为“吝啬”,不会轻易浪费一分钱,尤其是不少像黄秀兰这样的高智商老人,他们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仅远高于年轻人,也知道某些保健品并不保健,甚至很清楚“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还老还童”,但内心的孤独和对儿女充满依赖却欲言又止,使得这些老人根本无力拒绝来自保健品推销员的热情关心和饱含“套路”的问候与陪伴,会不知不觉用购买保健品来维系这种虚框的精神寄托。
尽管在63.4%的数据中,没有数据显示受骗者中“空巢老人”占有多少比例,但从62.7%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多与老人沟通的比例中,更能间接看出因孤独而选择主动接触养老保健骗局的老人不在少数,因此,我们在声讨和呼吁严厉打击针对老年群体欺诈犯罪的同时,也应当反思众多老年人的为何经不住这些保健品推销员的热情甚至主动性被骗,眼下儿女双全的“空巢老人”不在少数,用亲情陪伴老人对于很多时下年轻人也已经越来越奢侈,由的说很多老人购买保健品是为了保健,倒不如说是通过购买甚至上当受骗,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快乐是老人的健康之本,而能给老人享受最大快乐的无疑就是来自儿女的温情陪伴,如果我们每一位为人子女者,都能像保健品营销员那样善于和自己的父母老人沟通,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沟通障碍”,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观念如何变化,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都不可能高于来自陌生人的嘘寒问暖,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位因“空巢”孤独而被养老保健类骗局欺诈的老人,其子女都难辞其咎,甚至正是他们对父母老人缺乏关心和陪伴所导致。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