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7-10-10 09:14:10
作者:何勇
在这个黄金周假期里,一部每天下午在湖南卫视播出、每集时长仅有20多分钟的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口碑火爆。小戏骨们凭借着聪明过人的精灵劲儿、人小鬼大的实力演绎,以及对经典影视的神还原,虏获了大批粉丝。(10月9日《新晨报》)
其实,早在去年国庆节前后,小戏骨版的《白蛇传》就已经刷屏了朋友圈,成为了一个大ip。小戏骨版影视剧频频刷屏朋友圈,毫无疑问,这与“小戏骨”们精湛的演技离不开,特别是与当下一些拿着“天价片酬”的小鲜肉、小鲜花相比,“小戏骨”们的台词功底、一颦一笑、每一滴眼泪等演技水平一点也不逊色,甚至可能比他们还要高、更专业,结结实实打了一些成人演员的脸。
而且,从小戏骨版影视剧的场景、道具、制作等方面来说,很用心、很专业,能看出制作团队背后的匠心精神,这恰是当下我国影视行业最欠缺的灵魂之一。
但即便如此,对“小戏骨”们的演技,却不宜过度夸奖赞美,不要也不该把这群孩子捧上了天,必须冷静、理性看待“小戏骨”们的演技和作品。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从小戏骨版影视剧中,并不能真正看到“小戏骨”们的真实演技水平。
不管小戏骨版的影视剧多么的火爆,也不论“小戏骨”们表现出来的演技是多么的精湛,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小戏骨版影视剧说到底完全是一种程序化的模仿,只是“神还原”而已,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翻拍和重新演绎。一般说来,十岁左右的儿童,他们记忆力好,模仿能力比较强,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强。让这个年龄段的“小戏骨”们模仿经典影视剧作品,其实并不是特别高专业的事情,更不是一件稀奇事儿,不少综艺节目都有过三四岁的孩子神模仿经典影视剧作品镜头的内容。
再者,这群“小戏骨”,或许他们的知名度不算特别高,甚至比不了参加过《爸爸去哪儿》的阿拉蕾崔雅涵,也不是“星二代”,但他们并不能算是普通素人孩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属于名副其实的童星。有的“小戏骨”已经出演过多部影视剧作品,有的“小戏骨”参加过很多档综艺节目,舞台经验相当丰富,模仿对他们来说完全是小case。
比如,在小戏骨版《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饰演男主角贾宝玉的“小戏骨”释小松,曾与潘长江、鲍国安、巩汉林、申军谊等老戏骨演过对手戏。
在笔者看来,“小戏骨”们要想真正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老戏骨,不能一味的走模仿这条路,必须走原创之路,要饰演能展示和表现个人特点、个人演技水平的影视剧作品和角色,资本不能过度消费“小戏骨”。否则,“小戏骨”们还没等到长大,可能就被淘汰了,很多过去非常红的童星现在“销声匿迹”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更何况,现在过度夸赞和吹捧“小戏骨”,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态,有可能助长他们的虚荣心,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会把他们害成方仲永。
当然,从传承经典文化角度说,让“小戏骨”们模仿经典影视剧作品,这倒不失为一种形式和渠道。毕竟通过制造出来的轰动效应,让很多人重温了经典作品。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立场,仅供参考。】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网上投稿;请关注。